中國日報8月12日電 (記者 潘夢琪) 2018年8月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協辦的“弘揚條約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出席會議并致開幕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出席開幕式并分別做主旨報告。
戴秉國在致辭中指出,對條約簽訂40周年最好的紀念就是中日雙方合力開創下一個40年中日關系的新時代。為此,中日雙方應該按照“條約必須信守”的國際法要求,重溫并恪守條約精神,切實把和平友好、合作的要義發揚光大,確保兩國關系的政治基礎更加堅固。戴秉國指出,中日關系的發展歷程就是兩國利益紐帶不斷擴大和深化的過程,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不會忘記日本一直以來深度參與和支持中國改革開放。雙方務必要把握好機遇,走好合作共贏之路,做大做好共同利益的蛋糕,為兩國人民提供更多福祉。
鳩山由紀夫以“面向未來,實現真正的日中友好”為題做主旨報告。他指出,當前全球主義和民族主義過盛,強調與周邊國家間對話和協調的地區主義或許才是解決問題之良策。為此,應以中日韓三國為中心構筑東亞共同體,以友愛精神為根本,實現從經濟、貿易、金融到教育、文化、體育、醫療、福祉、環境、能源乃至安全保障的共同體,唯有此才能實現地區的和平友好發展。鳩山在報告中贊賞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認為日中在技術和資金方面各有優勢,兩國存在著巨大的合作空間。鳩山希望日中兩國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深化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扶助的友好合作關系。
謝伏瞻在題為“弘揚條約精神,深化友好合作,推動中日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主旨報告中指出,締約40年來中日關系的發展軌跡生動詮釋了一個道理:國家之間“合則兩利,斗則俱損”,鄰國之間更是如此。深化友好合作,促進互利共贏,始終是推動中日關系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路徑。中日關系處在承前啟后的歷史節點,面臨重大發展機遇。
在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武寅,日本兵庫縣立大學理事長、日本防衛大學前校長五百旗頭真,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楊伯江,東京大學公共政策大學院院長高原明生等中日專家學者分別發表了演講。
此次研討會以弘揚條約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為主題,分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時代背景與歷史經驗、締約40年來的國際環境與中日關系、新形勢下如何弘揚條約精神并發展中日關系三個單元,總結兩國關系發展的歷史經驗,分析中日與世界的互動規律,探討未來合作前景,為推動中日關系重回正軌并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建言獻策。中日雙方友好人士、專家學者等10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編輯:潘一僑 蔡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