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田間干活的雙榆樹嘎查(村)的第一書記韓軍接受媒體的采訪。(正北方網記者 張圓 攝)
中國日報網7月6日電(記者 潘一僑)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應該是許多人對于草原的想象。而在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村),你不僅能看到草原,還能看到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水稻。7月6日下午,“脫貧攻堅在行動 綠色發展看興安”媒體采訪團深入探訪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村),見識到內蒙古自治區科右中旗脫貧攻堅主戰場上干部們的干勁兒。
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村)草原里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水稻。(正北方網記者 張圓 攝)
接待我們的是雙榆樹嘎查(村)的第一書記韓軍,初見他時腳上沾滿了泥土。據了解,這是韓書記的工作常態,作為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駐村第一書記,他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從早上太陽露頭就來到田間地頭,經常忙得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雙榆樹嘎查土地條件差,發展的均為傳統農業,無特色產業,為結合雙榆樹嘎查實際,當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同第一書記、嘎查兩委實地考察,反復論證,最終確定在雙榆樹嘎查哈日文都艾里實施“旱改水”項目,2017年3月,雙榆樹嘎查黨支部經過反復研究,充分發揮黨員聯系群眾工作中建立起的黨群關系優勢,采取嘎查集體領辦合作社,第一書記牽頭,黨員帶頭入股。動員群眾參與,積極爭取扶持資金75萬元。建設水田1350畝(其中流轉土地1150畝。村民入股200畝)。配育秧忠棚30個,當地村民日均收入為120元到150元。該項目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3戶76人口增收致富。
韓軍說起種植水稻,話匣子一打開就合不上了。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兩年前,為了摸清搞準情況,他一戶一戶調研,三大本厚厚的民情日記成為他不離身的“寶貝”,里面記著嘎查363戶家庭的基本情況、大事小情和各種訴求。正是基于對這里實際情況的了如指掌,他才找到根源并對癥下藥。韓軍決定大膽嘗試從未在嘎查種植過的水稻,為貧困群眾量身制定產業脫貧計劃,并采取“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相結合的方式,以“黨員帶頭入股+嘎查集體入股+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的模式,對鹽堿地進行“旱改水”,同時成立了雙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全面引領發展。
現在,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的水稻經過檢測發現,里面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弱堿、富硒,瞬間走起了高端范兒。韓軍說:“眼見為實!看到我們的水稻種植如此成功,村民們都樂壞了。這下子,大家伙的心思都動起來了,入股的人多了,來合作社打工的人也越來越多?!?/span>
已經脫貧的雙榆樹嘎查張春花一家人的合影。(正北方網記者 張圓 攝)
該村張春花一家人就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據韓軍介紹,張春花一家因病致貧,2014年全家建檔立卡成為村里的貧困戶。家里26畝人口地荒了五六年,2017年在駐村第一書記韓軍的幫助下,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植水稻,年底按照本金可以拿到12%分紅,老伴兒現在還在合作社打零工,一天工資130元到150元不等,一項水稻種植就幫助張春花一家掙了好幾份錢。2017年張春花一家成功脫貧,年收入達到26770元。不善言談的張春花表示,覺得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她說:“這么多年來,我想了好多辦法改變家里的困境,但一方面缺少資金,一方面沒有一技之長,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感謝駐村干部的支持與幫助?!?/span>
據了解,科右中旗巴彥淖爾蘇木雙榆樹嘎查之前從來沒人種過水稻,現在水稻種植的如此成功,韓軍感到非常驕傲和欣慰。不過,他也告訴記者,因為當地水稻產的是富硒米,是高端米,所以不能以一般水稻的價格售出,這樣銷路成了又一難題。為了能盡快對接今年種植的水稻訂單,韓軍已經開始馬不停蹄地到處奔走?,F在只要知道哪里舉辦農博會,韓軍就帶著水稻跑去宣傳。他告訴記者,前一陣剛去深圳參加一場農博會,為了招商引資,他還用自己打廣告,宣傳口號用的是:“一個種大米的第一書記,一種讓你更健康的大米?!彪m然宣傳效果還不錯,但還沒有形成成批的訂單。韓軍也希望通過我們這次的報道能為雙榆樹嘎查的水稻多做宣傳,哪怕作為其他糧食企業的基地,讓老百姓看到切切實實的實惠才是最重要。
1988年,科右中旗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旗。2011年,被列入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F由中宣部及29個自治區廳局級單位、25個盟直部門定點幫扶。2014年以來,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基本方略,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精準施策,全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5750人減少到6954人,累計減貧18796人,貧困發生率由14.3%下降到3.9%,2017年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達到5159元。按照計劃,2018年這里將實現“人脫貧、縣摘帽”目標。
貧窮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思進取、安于現狀。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懶。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是做好扶貧工作的關鍵。在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脫貧攻堅沖刺階段,科右中旗有很多像韓軍一樣的扶貧干部在迎著嘹亮的沖鋒號,撲向沒有硝煙的戰場,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向貧困發起總攻。只要各級干部做足、做深各項扶貧工作,科右中旗一定能從根本上破解貧困地區的發展難題,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