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作者:勾建山 / 視覺中國
導語:美國頻頻以宣布加稅的方式對華發難,擾亂全球經貿秩序,讓雙邊關系“波濤洶涌”。這不僅令中國政府無法接受,也引起不少美國專家反感,稱特朗普及其團隊打暈了牌。
就在中美貿易爭端有望和平解決,兩國貿易關系行將重回正軌之際,不料美國政府又連放“重磅炸彈”——繼6月15日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約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的關稅后,白宮于6月18日又發聲明,宣稱計劃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
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貿易問題上自食其言,擾亂中美,甚至世界正常經貿秩序,不僅令中國無法接受,連招來不少美國國內專家的批評。
克利福德·克雷柯夫(Clifford Kiracofe),前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高級職員
前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高級職員克利福德·克雷柯夫(Clifford Kiracofe)指出,美國官方數據表明,2017年美國對華出口額為1300億美元,而中國對美出口額為5050億美元。乍一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高達3750億美元。但不要忘了,美國消費者也從中享受到了價格低廉的商品以應對通貨膨脹。
30年來,大量美國企業把生產線搬到中國,利用中國較低的人力成本進行“離岸生產”。當這些企業把商品運回美國時卻可以享受避稅。
克雷柯夫說,在貿易問題上向中國發難,這是美國政客慣用的伎倆,尤其是在大選期間。但問題是,當今的世界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而美國卻難以適應。歷史證明,大國之間的關系既有合作也有競爭,而外交的作用就體現在減少摩擦和互惠互利上。
美國學界近年來對未來的國際趨勢做了大量評估,供白宮和國會參考,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趨勢就是世界正在向多元化和多邊主義的方向發展。可遺憾的是,美國政府及其所謂的“外交精英”們至今還沒有做出調整,還沉醉于“美國因贏得二戰勝利而被賦予世界領導者地位”的美夢中。
中國在崛起,亞洲也在崛起。美國必須跳出霸權主義思維并適應新的國際現實。
中美關系既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涌”——當前正是“波濤洶涌”的階段。問題的關鍵在于適當地管控分歧,追求和平與發展,避免爭端。經貿問題即使再棘手,也不是無法逾越的障礙,因此兩國絕不能遇到挫折就止步不前,而是更應加倍努力,以求同存異的態度建設性地解決問題。
盡管美國政府每次加稅總是拿貿易逆差做文章,但美國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雜志主編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表示,美國這一系列對華動作顯然不只是為了平衡兩國貿易那么簡單。
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美國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雜志主編
中國正在壯志滿滿地朝著世界一流科技強國的方向邁進,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政府中的對華強硬派人士一心想在這方面打壓中國,拖慢中國科技前進的腳步,而新科技突破及其應用正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政策。正是得益于這一政策,中國才取得了如此驚人的經濟成就,使眾多人口擺脫貧困——以科技為抓手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這不正是政府的職責所在嗎?
瓊斯還指出,美國對華增稅的一個說辭是中國“竊取”了美國的“技術機密”,這更是無稽之談。
如果一個國家全力以赴沿著既定方向前進的話,僅靠關稅這種簡單粗暴的手段難道能阻止得了嗎?上世紀70年代,一些自詡“英明”的美國政客曾試圖阻止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發展核能和太空技術,但后來事實證明并沒有什么用。這種措施的唯一結果只能是做無用功。
當然,也許特朗普只是在利用這種威脅作為討價還價的工具——畢竟關稅不會馬上生效。但如果是這樣,這手段也太不明智了。
美國還總愛拿中國的“國家主導產業”模式說事兒,然而瓊斯指出,美國現在的問題恰恰是缺乏這樣一個國家產業政策。一個扎心的事實是,中國式的政府主導工業模式已經被證明比美國過去20年來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模式更成功。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中國才是真正的榜樣。
瓊斯認為特朗普應從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那里汲取經驗,不要一味譴責中國實施“產業政策”,而應向中國學習,并利用好自己的一切資源——這才是美國擅長的事。只有這樣,美國才能放下偏執,更加自信地與中國一起為全人類的福祉而共同努力。
來源:觀中國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