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北京4月25日電(記者 王曉東)今年5月1日是第二十個“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題是“重視氣道疾病防治:從現在開始”。中國哮喘聯盟負責人、中日友好醫院呼吸內科林江濤教授表示,此次“世界哮喘日”的主題活動,得到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哮喘聯盟分支機構及相關單位的積極響應,計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大規模哮喘患者義診、防治宣教等系列活動。
林江濤介紹,支氣管哮喘(哮喘)是一種呼吸道的慢性炎癥疾病,長期存在,表現為發作性咳嗽、胸悶及呼吸困難。呼吸道的這種炎癥程度越重,正常呼吸就越困難,如果沒有采取任何抗炎的措施,將會導致支氣管阻塞或攣縮,甚至可能因呼吸困難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來,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逐年增加,據估計,目前全球至少有3億以上,我國有3000萬哮喘患者。
為進一步強化哮喘控制的總體策略,我國相繼發布了“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氣管哮喘控制的中國專家共識”以及“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層版)”等重要指導性文件。上述指南及共識對哮喘的診斷、治療、預防和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但目前國內外關于哮喘控制現狀的調查結果仍不容樂觀。調查顯示,我國2016年城區哮喘總體控制率為28.5%,仍落后于一些發達國家。如2004年TRAC調查結果顯示加拿大哮喘控制率為47%,2005年美國REACT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哮喘控制率為45%。
與會專家表示,哮喘治療不光需要醫生對癥下藥,也需要患者配合遵醫囑、規范用藥、積極治療。患者的自我管理能有效降低哮喘急性發作的風險。移動管理工具的普及,政府及醫療機構對慢性病管理的不斷重視,社區、媒體、患者等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將推動哮喘患者自我管理的普及,我國哮喘的總體控制率有望提高。
(編輯:嚴玉潔 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