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計劃對來自中國和其他經濟體的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征收高額關稅,這一決定似乎要拉開貿易戰的帷幕。對基于“誤判”或“錯誤認識”做出此決定的美國決策制定者發出警告非常有必要。
3月1日,特朗普稱進口鋼鐵和鋁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決定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征稅25%和10%。然而,許多專家稱,美國政府的這一理由太過牽強。
貿易專家菲爾·列維(Phil Levy)表示,美國商務部報告稱進口鋼鐵削弱了美國自制武器的能力,美國國防部對鋼鐵需求僅占美國鋼鐵產量的3%,而美國鋼鐵總產量穩定在市場總需求的70%左右。2日,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決策分析師詹姆斯·佩特庫奇斯(James Pethokoukis)發文稱,打著危害國家安全的幌子,提高關稅,這理由并不是十分充分。
3月2日,路透社和美聯社報道稱,特朗普認為提高關稅也會增加美國就業崗位,實際上,對于使用鋼鐵和鋁的行業而言,提高關稅弊大于利。比如,提高關稅后,鋼鐵行業將會雇傭14萬工人,但是約有其他產業的650萬人需要購買鋼鐵,對于這些人而言,其成本也隨之提高。
在特朗普宣布提高關稅、發表關于貿易戰的言辭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發言人、中國前駐美大使張業遂3月4日表示,中國不想和美國進行貿易戰。同時,他發出警告稱,如果基于錯誤的判斷或者假設來制定政策,將會損害兩國關系,帶來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除此之外,據新華社報道,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表示:“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和美國貿易代表文件中,有關中國和美中關系的描述缺乏一定背景。人們總是忽視中美關系帶來的積極影響。”
除此之外,歐倫斯還說道,今年1月,白宮表示,2001年,當時美國錯誤判斷并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因為美國未能迫使中國打開經濟大門。但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單就購買基本生活用品這一方面而言,美國的低收入群體每年省下了1000到1500美元。
前任世界銀行中國業務局局長黃育川曾撰寫《破解中國難題:為什么傳統的經濟智慧是錯的》一書,書中他表示,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普遍是錯誤的。他說道,例如,對中美貿易的錯誤認識使許多美國人在哪個國家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這一問題上作出了錯誤判斷。
黃育川還說道,十年前,就哪個國家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這一問題,蓋洛普和皮尤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的答案十分明確:美國。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會說是中國。
黃育川說:“如今,大多數美國人說,中國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然而,大多數中國人的答案卻是美國。”
這樣的誤解使得美國人認為,中國對其造成威脅,同時,美國領導人也在滲透這一想法,并希望從這樣的誤解中獲得政治利益。
顯然,這樣的行為與自由貿易和全球化背道而馳。帶有偏見的美國總統和觀察人士越早改變其政策和態度,對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就越有利。
關于作者:趙煥新,中國日報美國分社副主編。
(編譯:劉智琴;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