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14日電(記者 井水玉 任小瑾)當女兒勸說61歲的闞建峰(音)從網上訂購一套輕便的黑色套裝時,這位謹慎的父親提出了一連串尖銳的問題,賣家可靠嗎?如何確保購買的不是假貨?如何確保貨物能夠順利到達?更糟糕的市,賣家也許根本就沒發貨。
電商操控店鋪評分,夸大產品質量,捏造發貨單據,這種不確定性給網上購物帶來負面影響,導致類似的質疑聲四起。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中國或將在多個領域廣泛推廣運用區塊鏈技術,專家表示,一旦數據記錄在基于區塊鏈的數字分布式記賬中就無法更改。
在不需要中間人的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分布式計算機網絡共享數據,即雙方可以看到交易狀況而不需銀行介入,分散化成為區塊連特征之一。
區塊鏈期貨實驗室(Blockchain Futures Lab)的創始人兼董事貝蒂娜?沃伯格(Bettina Warburg)說:“簡單來說,區塊鏈類似于一家公共注冊中心,記錄了所有者的信息和交易內容。”
該技術在金融領域得到最廣泛的應用。然而,不斷進取的中國企業正在尋求在金融領域以外運用區塊鏈技術,例如食品追溯和慈善工作領域。總部位于上海的區塊鏈咨詢公司Blockshine的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Layla Dong談道:“在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的物流部門起步較早,其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每件包裹從發貨到接收的整個過程,相關客戶也可登陸查詢到所有信息。”
北京齒輪易創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袁佩章(音)說:“對于傳統的物流公司來說,丟件或者發貨信息不一致仍是目前最難解決的問題,如果區塊鏈技術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就使得偽造信息變得難上加難。”
中國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到2018年底,區塊鏈技術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8100萬人民幣(約合1263萬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5.12億元。報告稱,2015年的銷售額幾乎仍為零。
電子商務公司京東與沃爾瑪和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區塊鏈聯盟,測試該項技術在食品追溯和透明度方面的應用。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柴躍廷說:“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食品安全領域是提高中國乃至全球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咨詢顧問鐘鑫龍(音)說,“如果一些應用方案已經找到好的分散化解決方法,而區塊鏈技術既不能降低成本也提高不了效率,那就沒必要再堅持使用了。”
為確保區塊鏈技術健康發展,中國正在加速制定一套技術標準和指導方針。2016年,中國工業與信息技術部發布了第一個名為《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的官方指導文件。
隨著企業為諸如票據核查和物流領域尋求解決方案,專家預計區塊鏈技術將在未來三年內在中國取得飛速發展。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化騰表示,該公司一直致力于在不同的場景下探索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程序,但目前該技術仍處于發展階段。
作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馬化騰還談到了區塊鏈技術可以應用到多個領域,尤其是在數字化認證實物的唯一性方面,就像現實中的一個文件、一個票據等等,可以用區塊鏈技術來保證它們不可被復制、不可被篡改。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之前,馬化騰談到為促進區塊鏈技術健康發展,其關鍵是要引導社會降低對數字貨幣的關注。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也在尋求有效措施監管加密貨幣,這也給洗錢和逃稅等違法行為帶來了潛在的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表示,區塊鏈只是數字貨幣背后的技術,技術本身沒有問題。區塊鏈不應被用作詐騙的噱頭。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建議中呼吁,應該整合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以提高風險預測和預防。
(編譯:常雪楠;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