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在1月12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援引日本瑞穗銀行(Mizuho Corporate Bank)的數據稱:“中國的零售銷售額有望突破5.8萬億美元(約36.5億元)。”美國媒體對最近這項預測頗為震驚,即預計中國的零售額將在2018年趕上或超過美國。
1月26日《福布斯》在其網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聲稱:“中國的零售業改變著(市場)游戲規則,對此我們應持懷疑態度。”
暫且不談瑞穗數據的可信度,問題的本質是,當中國的消費市場超過美國時,中國會怎么做? 或者更直白地說,當中國在貿易上出現巨額逆差時,中國又會怎么做?
首先,對于第一個問題,這種情況我們并不陌生。上周,在智利圣地亞哥舉行的中國-拉美經濟貿易合作論壇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某個信譽良好的國際機構在其最近的報告中預測,2018年,在國內消費方面,中國將首次超過美國。
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1月27日發布的講話記錄,王毅表示,不論這個預測的準確性如何,中國的消費市場比美國大三至四倍,并將繼續保持當前快速擴張的趨勢。
對于這樣一個不斷擴大的市場,習近平主席多次重申,中國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其次,第二個問題與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的背景有關。特朗普政府許諾要通過一系列針對中國的貿易行動來處理美國對中國的“明顯的”貿易逆差。
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貿易顧問正在考慮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規定來懲罰中國,理由是其所謂的“不恰當的”知識產權行為,該舉動帶有貿易保護主義的色彩。特朗普政府上周宣布對中國的洗衣機和太陽能電池征收高額關稅,中國商務部稱這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
中國的學者和官員曾設想過美國會采取這樣的行動,并表示中美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結構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未來,美國和許多國家可能會更多地向中國出售商品而不是購買商品。”王毅在圣地亞哥的會議上表示。“這可能會導致中國的貿易結構發生重大轉變,中國的對外貿易將出現更多逆差。”
各國政府應當注意王毅所提到的在大逆轉發生時中國會采取的真正做法。“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不會用類似301調查這樣的手段來威脅任何國家,也不會把貿易問題政治化…我們將繼續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新的市場動態,努力使我們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取得更大的進展。”
王毅言論背后的哲學根源為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目前而言,北京方面表示,“貿易保護主義是一把雙刃劍”,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在傷害別國的同時也會使自己的利益受損。
澳大利亞洛依國際政策研究所 ( Lowy Institute ) 非常駐研究員約翰?愛德華茲( John Edwards )表示,在本月月初時,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 ( Robert Lighthizer ) 向美國國會提交了《2017年度中國履行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情況報告》,該報告顯示中美雙邊貿易關系糟糕透頂,甚至比過去要糟糕得多,但是中美貿易關系的真實情況與此“截然不同”。
同時,愛德華茲是科廷大學約翰·科廷公共政策研究所(John Curtin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at Curtin University)的兼職教授,他于1月24日寫道:“從2006年至2016年的十年間,我們有2016年的全年數據;該數據由美國人口調查局( US Census Bureau )提供,顯示了美國對中國的商品出口增速幾乎是中國對美出口增速的兩倍,增長比率為116%比61%。”
這些數據說明了一切。
關于作者:趙煥新,中國日報美國分社副主編。
(編譯:嚴惠;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