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全球汽車技術最高等級的F1賽車,明年將第一次使用由中國企業研發制造的高性能車輪。“中國制造”的車輪將正式成為世界頂級賽車的重要部件。在這“F1賽車首度牽手中國制造”的背后有怎樣的故事,中國制造又經歷了哪些挑戰才贏得F1賽車的青睞?9日下午,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炯在“上”賽場接受了新華社的獨家專訪,講述其中的故事。
9日,中信集團旗下的鋁制車輪制造商中信戴卡在F1上海站比賽期間宣布,公司正與F1威廉姆斯車隊共同研發輕量化、高性能車輪。在今年完成技術測試后,下賽季將在F1威廉姆斯車隊的賽車上正式投入使用。
王炯(右)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這樣的合作不是一朝一夕的,10年前我們集團的發展戰略就是要讓旗下的制造業能夠躋身世界頂級行列,當時中信戴卡就將目光盯上了F1。”王炯對記者說,“十年來,我們瞄準世界最頂尖的技術標準,一方面是組建專業技術團隊,十幾個人圍著一個產品做攻關;另一方面,加大技術研發的力度和投入,不斷提升技術創新。十年磨一劍,我們最終得到了F1威廉姆斯車隊的認可和信任,達成了此次合作。”
王炯介紹說:“車輪是車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F1賽車的車輪,要求之嚴苛可以說難以想象。威廉姆斯方面有幾十項技術標準,包括安全性能標準等。既要精益求精完成輕量化要求,還要在機械性能方面有出色的表現,通俗來說就是——既要輕、又要硬、還要韌,這樣的要求達成確實不容易,全世界能做這樣車輪的廠商也寥寥無幾。”
據悉,僅在輕量化的一個指標上,中信戴卡和威廉姆斯車隊就不斷反復設計和測試,為的就是減少輪轂1克乃至0.5克的重量。“研發和測試團隊真的是做到了極致,這正是‘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王炯說。
據了解,F1車隊對車輪的性能和生產工藝流程等都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需要在材料的“輕量化”和“高強度”之間追求臻于極致的平衡,需要追求極致的工業造型設計,并在經過大量的試驗檢測后才能為F1賽車使用。
“去年我們去英國牛津拜訪了威廉姆斯車隊總部,雙方就未來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并簽署技術合作協議。”王炯說,“中信戴卡和威廉姆斯車隊將從造型結構分析、材料分析以及試驗檢測等方面共同開展設計制造。”出于對中方能力的認可和信任,威廉姆斯車隊與中方分享車隊的高速行駛數據,并共同參與F1賽車研發制造和行駛的全過程。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王炯說,“通過威廉姆斯車隊分享的各種數據和技術參數,我們將認真學習分析并進行技術對接,這將大大提升我們自己的研發能力和分析能力。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為F1車隊提供輕量化、高性能的車輪,未來我們希望為車隊提供車輪的一攬子解決方案,成為整體化的技術服務供應商。”
威廉姆斯車隊是全球領先的F1方程式車隊之一。車隊執行隊長兼商務總監克萊爾·威廉姆斯說:“我們一直在追求哪怕最小的優勢來超越競爭對手,輕量化是這種優勢的關鍵。中信戴卡對設計卓越的追求和我們的追求高度一致,我們期待雙方的合作。”
“作為一家金融與實業并舉的綜合企業集團,中信集團注重發揮整體優勢,積極支持具有核心技術優勢、擁有品牌和市場份額的下屬實體企業推進國際化進程,不斷提升中國實體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王炯對記者說。
圖片:肖亞卓 編輯:韋驊 簽發:高鵬
(責編:閆楓、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