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幣不斷升值、人工成本提高、“東南亞制造”競爭來襲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制造”的吸引力是否還在?
在第119屆廣交會上,記者發現“中國制造”正在迎難而上,且依然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和魅力。
塔羅斯控股有限公司外貿業務員尤海麗表示,公司主要生產啤酒分發設備,去年出口額達9400萬元人民幣,今年還有望繼續上升。她表示,相比海外,國內生產成本仍有優勢,產品對客戶最大的吸引力仍在于價格和質量優勢。
廣州市兆利電器實業有限公司市場部主管陳堅表示,公司主要生產咖啡研磨機、手握攪拌機、電熱水壺等產品,產品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外觀設計和性能。咖啡研磨機在設計上更加小巧美觀,研磨得更細,而且使用壽命長,售后服務也有保障。
歐寧集團遠東采購中心首席代表、自主品牌產品采購及發展總監孫國濤表示,歐寧每年從中國采購的產品數量保持30~40%的增長。因為中國的人工成本與東南亞國家的差距在逐漸拉大,所以很多企業開始使用機器人,提高工作效率。“與歐洲的價格相比,我相信中國產品在未來5~10年會有很多市場優勢。”
此外,他認為中國企業在質量管控、工作效率、產品研發等方面與歐洲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小,在質量、開發、產品研發方面,中國企業還有潛力去挖掘。
臺灣元山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凈化器、除濕機、飲水機等小型家電。據公司家電事業行銷企劃處林怡慧介紹,與大陸同行相比,臺灣企業在人工和原材料價格方面仍然處于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