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國紅十字會援建的“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在中巴經濟走廊最南端的瓜達爾港落成,這是中國紅十字會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
中國電建湖北工程公司從1983年走進巴基斯坦至今,足跡已遍布“一帶一路”沿線40多個國家和地區,完成火電、水電及“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共300余臺,總裝機容量6000萬千瓦,相當于建成近三個三峽電廠。
2015年,重慶市涪陵區63個貧困村5.2萬貧困人口順利越過貧困線,在全市貧困區縣中率先實現了脫貧摘帽,下一步還將繼續鞏固脫貧摘帽成果。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近日,多位專家學者就即將召開的論壇熱切期待并給予高度評價。本次論壇不僅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邁上新臺階,也將開創聚焦務實合作的國際峰會新范式、開辟國際合作新局面。
崔大使強調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指出“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發展合作平臺,而不是地緣戰略競技場;它致力于加強沿線國家間的互聯互通,而非形成排他性的利益集團;它通過磋商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而不是尋求霸權與零和游戲;它是交響樂,而非獨奏曲。
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當下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受到世界矚目,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與投資建設,開拓了新的市場。事實證明,“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近日,多名中國企業家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一帶一路”的積極看法,一起來看看他們都是怎么說的。
《星洲日報》2月15日報道,匯豐銀行(HSBC)指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令馬來西亞、東盟和中國共同受惠。慕達指出,落實“一帶一路”需要高層次的互相合作了解與信任,謹慎處理監管、政治和金融風險,支撐東南亞和中國高質量與持久的經濟增長。
烏茲別克斯坦-中國友誼協會副主席伊斯馬特·別克穆拉托夫12月5日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中烏友誼有深厚的歷史和民眾基礎,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在中亞地區未來還有“五大領域”可以繼續深化。
首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11月7日在京開幕,來自全球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多名科學家參加會議。與會代表就如何通過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為建立“一帶一路”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做出科技界應有的貢獻齊聚一堂,建言獻策。
4月6日,由國家質檢總局主辦,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承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應急處置演練展示了該局高效有序地服務保障各個細節。
3月27日,中國與新西蘭兩國總理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新西蘭也由此成為首個簽署相關協議的西方發達國家。根據該協議,兩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合作前景廣闊,兩國經濟貿易合作全面升級,將促使兩國間的貿易聯系更加緊密,為兩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