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接受中國日報網采訪
中國日報網3月7日電(記者 田曉璇)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中國日報網專訪時,就高職院校人才流失,如何推動職業教育建設等相關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朱永新委員說,關于知識分子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的兩會上多次強調,還專門在民進黨、農工黨和九三學社的聯組交流中,做了非常詳細的闡述。
朱永新表示,習總書記強調要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中國的知識分子有著優良的傳統、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要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模范和表率作用,在國家的創新和發展中擔負起更大的責任。
謀創新就是謀發展,創新才能有未來。他表示,總書記對知識分子提出了非常殷切的希望。
面對高職院校人才流失的問題,朱永新強調,知識分子流動的問題是很正常的現象。真正地流動起來才能讓知識分子實現自身的價值。他說,有些知識分子在現有的單位,比如某些高職院校,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這些院校離企業很遠,離個人期待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尋找一個更加適合的單位是很正常的現象。
朱永新委員表示,大學和高等職業教育機構應該學會如何吸引優秀的知識分子,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成長機會。
在談到職業教育就業率高,但生源不斷減少的情況時,朱永新說,這同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有關。
他提到,中國歷來的觀念是“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因此,從事體力勞動往往不受待見,地位不高。很多家長認為,只要有可能,最好坐班,最好做公務員。
此外,朱永新提到,職業院校的畢業生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還不夠高。盡管職業教育畢業生的就業率以及起點工資都不低于普通教育,甚至不低于大學畢業生,但是他們的社會地位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大國工匠的精神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弘揚。
朱永新委員說,中國的平均勞動生產率還很低,只相當于美國的不到10%。13個中國工人才抵得上美國一個工人的生產效率,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職業技能訓練存在很大的問題。
朱永新談到,此次兩會他有一個專門的發言提到了職業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一個最好的路徑。在農村地區,家里只要有一個人讀了職業教育并順利就業,一家的脫貧問題基本就解決了。關鍵在于如何辦好職業教育。
他建議城市的職業教育學校同農村貧困家庭的職業教育掛鉤,解決城市學校“吃不飽”,農村的孩子找不到合適學校的問題。另外,他還建議政府對就讀職業學校學生的生活費用給予一定的支持,出臺更好的辦法鼓勵更多人就讀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