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中國與東盟的經濟關系顯著加強,雙邊貿易和投資迅速增長。東盟-中國貿易增長強勁,從2008年的1920億美元大幅增長至2018年的5150億美元。這得益于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第一個關鍵因素是中國和東盟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國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從2000年的4%增長至2017年的15%,并且還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到2028年將達到21個百分點。東盟的GDP也增長迅速,自2011年以來年均增速約為5%,2017年整個地區的GDP總量達到2.8萬億美元。
第二個是推進貿易自由化舉措,尤其是自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后,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商品貿易關稅壁壘大幅消除。
第三個是過去十年中國和東盟的消費市場快速增長,對各種進口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大幅增加。
過去十年,中國的人均GDP從2007年的2650美元增加至2017年的8670美元,推動中國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中產階級迅速擴大,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支出不斷增加。
目前,中國一些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對更高,比如2017年北京的人均GDP約為20356美元。對于許多東盟成員國而言,中國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出口市場,東盟國家向中國輸出各種商品和服務,包括農產品、能源產品和旅游服務等。
東盟也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總人口達到6.58億,許多人口眾多的東盟經濟體的家庭消費增長迅速,比如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東盟也成為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2017年中國對東盟成員國出口額達到2790億美元,同比增長9%,約占中國當年出口總額的12.3%。
此外,中國已成為東盟成員國新增外國直接投資的重要來源,從2013年到2016年,中國對東盟成員國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平均每年約為70億美元。
隨著中國沿海地區制造業薪資水平不斷提高,許多中國企業在柬埔寨等東盟成員國投資建廠,以維持在服裝及鞋履等低附加值制造業的出口競爭力。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的新亮點和新焦點。“一帶一路”倡議為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大規模融資,東盟國家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雙向貿易增長迅速的情況下,通過興建公路、鐵路和港口基礎設施將改善中國與東盟之間的交通連接,進而減少物流成本、進一步推動貿易增長。
中國為東盟許多國家的鐵路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包括泰國、老撾、柬埔寨以及印尼。“一帶一路”倡議還為東盟國家的海上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融資。
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的全球商業資訊服務供應商“IHS Markit”預測稱,到2028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同時,到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將達到1萬美元,到2028年增長至2.2萬美元。這將使中國消費市場成為東盟出口部門在各商品和服務領域日益重要的增長引擎。而東盟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
中國和東盟都是推動亞太地區貿易自由化的關鍵力量。長期來看,隨著貿易和投資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和東盟將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經濟的重要增長引擎。
(本文作者為總部位于英國倫敦的全球商業資訊服務供應商“IHS Markit”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