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過去40年,中國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1978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小于荷蘭,如今搖身一變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一時期,中國的農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增長百倍。事實上,在過去幾十年里,驚人的經濟增長已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經濟增長帶來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極大提升。自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幕拉開起,中國有8億多人擺脫了貧困,平均壽命也增加了10年,與許多發達經濟體相當。并且,中國還是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0年推出人類發展指數以來評定等級從低等躍升到高等的唯一一個國家。
近年來,中國的城鄉面貌也發生了巨變。如今,中國擁有世界級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電力傳輸和信息通訊網絡,遍布全國的商品和服務市場欣欣向榮。金融服務,包括微型金融在內,也延伸至中國最偏遠的地區。
過去40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參與者。中國的貿易總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是世界主要出口市場之一。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中國也走在世界前列,2017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總額超過1240億美元。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使得觀察人士有時候會忘記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依舊面臨不少緊迫的挑戰。比如,貧富差距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在中國,最貧窮的25%的家庭僅擁有全國財富的1%,而最富裕的1%則擁有1/3。同時,城鄉差距也很大。按照中國現行的貧困標準,農村地區仍有3000多萬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未來幾年,城市化的加劇,以及新技術對勞動力市場和人口結構的影響,將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必須以更公平的方式和手段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環境惡化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造成阻礙。舉個例子,雖然近年來中國采取諸多強有力的措施應對空氣污染,但每年仍有約100萬例死亡與空氣污染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也影響到人們的生計。上世紀50年代,長江流域的產魚量每年約為45萬噸,現在卻僅有6萬噸。不過,這些挑戰也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發展引發的環境問題會隨著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創新得到解決。
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發布報告指出全球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沒有達成關鍵目標之際,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報告明確指出,這一失敗將導致毀滅性的后果,尤其是對中國和其他地區的貧困人口。如果我們想要避免災難發生,所有國家都需要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盡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在這個方面,中國處于有利地位,能夠擔任全球領導者。中國走在太陽能技術和低碳交通,包括高鐵、共享自行車和電動汽車的最前沿。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氣候變化將對一國的國內和國際發展計劃造成影響,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方面,因此中國和全世界有責任充分考慮溫室氣體持續排放的影響。
為此,聯合國2015年提出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保護環境的規劃藍圖,以確保下一代能夠擁有一個沒有貧困、消除不平等的世界。中國是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計劃的首批國家之一,并將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十三五”規劃。
過去40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未來與中國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期待繼續與中國共同應對世界上最緊迫的發展挑戰。
(本文作者為聯合國駐華機構協調員、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羅世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