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出的新發展模式讓中國的國內經濟轉型及其在發展中國家不斷增長的對外投資更加引人矚目。在成功實現擺脫貧困這一戰略目標后,中國提出了非洲及世界其它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應對發展挑戰的新理念。
中非合作論壇是一個國家間高層對話機制,每三年召開一次。自2000年首屆中非合作論壇召開以來,中非關系進展迅速,并越來越集中體現在經濟合作領域,這可從中國與非洲間日益增長的貿易活動、援助項目和直接投資中得到體現。在這一框架下,中非貿易額飆升,中國的增長為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注入了活力,中國的全球化政策開始走入非洲市場,中國對非洲的投資也開始不斷增加。
今年的論壇為尼日利亞提升轉型相關技能提供了機遇。四十年來,中國的人口紅利不斷減弱,中國正積極在高附加值領域尋找新的突破口。中國的廉價勞動密集型就業形勢的轉變為尼日利亞充分利用國內新興的人口紅利期開辟了新空間。正如中國政策制定者所預想的那樣,這個新空間的重點在于使世界各經濟體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共同迎接第五次工業革命。古德勒克?喬納森政府于2014年1月發布的《尼日利亞工業革命計劃》旨在將尼日利亞打造成為西非的區域制造中心,目標是到2017年將制造業占GDP比重從4%增加到10%。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保證尼日利亞實現成為區域制造中心的目標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以往經驗,中國政府知道,要發展成為區域制造中心,前提是擁有可以提升原產品價值的良好基礎設施和所需技能。中方愿與尼日利亞在鐵路、公路、水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開展合作。在中國的幫助下,尼日利亞的基礎設施得以提升,改善了尼日利亞的全球綜合經濟環境。例如,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贏得了尼日利亞沿海鐵路項目合同,這是中國對外工程史上單一合同價值最高的項目。作為拉各斯—卡諾鐵路(拉卡鐵路)建設和現代化的一部分,中國資助的長達186公里的阿布賈—卡杜納鐵路(阿卡鐵路)在尼日利亞完工。2016年7月,中國和尼日利亞簽訂建設拉各斯至卡拉巴爾沿海鐵路的合同,該鐵路全長871英里,預計將于2018年投入運營。非洲最大的水泥生產商、尼日利亞最大的上市公司丹格特水泥在2015年與中國的中材國際公司簽署了價值43億美元的合同,將自身產能增加至100萬噸,其新工廠分別規劃建在喀麥隆、埃塞俄比亞、肯尼亞、馬里、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贊比亞和尼泊爾,預計將在2020年完工。完工后,丹格特水泥的產能將在現有的約4500萬噸基礎上,再增加約2500萬噸。
當地技術人員的能力建設以及監管專業知識和技能將為尼日利亞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中非合作論壇也讓尼日利亞從文化和教育交流中獲益。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為非洲提供了更多的獎學金計劃,而我也很驕傲地成為受益者之一。在尼日利亞的技能發展方面,華為和尼日利亞的聯邦通信和技術部正在為1000名女性工程師提供為期一年的知識培訓計劃,以促進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該方案旨在通過 “賦能女性,幫助女性就業,促進女性參與尼日利亞發展進程”來幫助促進尼日利亞的性別平等。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私營公司也為中國和全球其它國家提供了電子商務領域的工作機會,值得尼日利亞加以利用。
來自尼日利亞的Edeh Emmanuel Chidiebere目前在浙江師范大學的中文專業攻讀碩士學位,通過中非合作論壇成為一帶一路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