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月12日,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總部。[圖片由視覺中國提供] |
當今世界,關稅飆升,貿易戰一觸即發,國際貿易體系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數十年來,全球貿易體系一直延續著積極的發展態勢,因此當前的局勢不僅可怕,更是逆歷史潮流之象。
1948年,美國以妨礙貿易自由為由,拒絕承認組建世貿組織的《哈瓦那憲章》。《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取而代之,成了意在逐步降低并最終消除貿易堡壘的談判機制。幾十年來,貿易商品的關稅顯著下降,數量限制被大幅取消。20世紀70年代東京回合貿易談判中通過的一系列協議解決了非關稅壁壘;20世紀80年代的烏拉圭回合貿易談判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服務貿易自由化,而在1994年,世界貿易組織最終成立。盡管十年前多哈回合貿易談判的中止使全球貿易體系遭受了一些質疑,但在全球范圍內,世貿組織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從世貿組織的爭議解決程序中可見一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世貿組織的爭議解決程序已經成為一個規則和結果并重的、兼具靈活度和有效性的體系。盡管也偶有異議,但美國和歐盟在世貿組織框架下發起的爭端解決案例都大體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當各國都見證了世貿組織這一歷史性進展并正繼續為之努力時,提高關稅、發起全球貿易戰的字眼聽起來就顯得既刺耳又讓人震驚。現有的大家已達成共識的這一套機制難道還不足以解決有關不公平貿易的爭端嗎?
不難發現,真正的威脅并非來自貿易本身,而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限制措施的共同作用。美國把商品貿易赤字作為發動貿易戰的理由太過牽強。商品貿易的平衡只是經濟合作大局中的一部分,而經濟合作還受到服務貿易和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美元的持續支配地位的影響。此外,服務貿易也尚有調整的空間,比如知識產權的使用許可費也應有所體現。從這點上看,相較于限制貿易,擴大貿易才是更好的選擇,而貿易戰就更是下下策。如果有人認為世貿組織過于僵化,無法有效管理全球貿易體系,那么改進方為解決之道。這在世貿組織產生和發展的整個歷史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而談判則是最好的改進方式。
不過,我們仍可看到希望。在7月16日舉行的第20屆中歐峰會的聯合聲明中,各方宣布要成立一個“副部長級”的世貿組織改革聯合工作組。看來中國和歐盟都將世貿組織改革作為了接下來努力的方向。而短短十天后,金磚五國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第十屆峰會上,承諾將“把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關切納入考量,進一步發展世貿組織內部多邊貿易的現行法律框架”。
世貿組織的改進和改革并非輕而易舉,所有成員的合法利益都要考慮到。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進程在帶來了巨大效益的同時,也導致了一些嚴重問題,其中許多問題已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主要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收入不均和貧富差距日益加劇、部分地區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都是最明顯的例子。
當然,并非所有問題都可以通過國際經貿合作順利解決。但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國際貿易體系對社會群體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也義不容辭要幫助尋求解決方案。
這個解決方案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它意味著有必要將貿易談判擴展到此前尚未觸及或尚未成功實施貿易談判機制的領域。除了常見的國家補貼和知識產權等問題,未來的談判桌上可能不得不重新談及將核心勞工標準與貿易聯系起來的“保障性條款”問題。最近金磚國家峰會上所提出的 “進一步發展”世貿組織現行法律框架的想法可謂是一項長遠大計。
(作者達尼洛?圖爾克于2007年至2012年任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總統,目前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