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摩擦使得中美關系趨于緊張。不過,兩國關系總體上仍在正軌上運行且富有建設性。但世界正在發生變化,而美國是否有能力進行適當的調整令人生疑。
2017年,美國對華商品出口額約為1300億美元,對華商品進口額約為5050億美元,因此,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約為3750億美元。雖然這些數字看上去可能有些驚人,但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令美國消費者受益頗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通貨膨脹。并且,中國使用貿易所得購買美國國債,這也令美國受益。
在貿易問題上抨擊中國,是美國政客的慣用手段,選舉年尤為如此。對于這一點,美中雙方都很清楚。
部分分析人士低估了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的發聲和憤怒,他們認為,與兩國貿易總額相比,這對美元的實際影響將會很小。但其他分析人士警告稱,美中貿易戰一旦全面爆發,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溢出效應,他們指出全球化打造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復雜價值鏈,而貿易戰將破壞這些價值鏈。
那么,應當怎么做呢?很簡單,保持冷靜、繼續談判。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當前世界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中,美國難以適應這個變化中的世界。歷史告訴我們,大國之間的關系既有合作,也有競爭。而外交的一大建設性功用就是減少摩擦,達成互利安排。
近年來,美國情報界已就未來國際發展趨勢向白宮和國會做了廣泛的評估性報告。其中一個基本事實是世界正在變化,走向多元化和多極化。中國認為,和平與發展是時代潮流。俄羅斯指出,多中心主義是新興國際形勢。不論使用何種措辭,世界都在變化并產生一系列新興國際力量。這是國際社會面臨的新挑戰,以及新機遇。
美國應當擯棄舊觀念
在國際體系的歷史性變化中,華盛頓處于什么位置?這一進程將對中美關系產生何種影響?
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政治體制及其外交政策精英們尚未作出調整。相反,有關美國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有權“領導”世界的令人厭煩的、自私自利的言論依然有增無減。
特朗普上臺后,他從理性務實的立場出發,提出要改善美國與世界大國,尤其是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國家利益,包括經濟利益在內,將得到維護,而外交和談判將發揮重要作用。這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理念十分契合。
但這并不是說我們應當期待美中關系的所有問題都能一帆風順。現在和未來,既會有驚濤駭浪,也會有順風前行。關鍵是要妥善處理和管控分歧,謀求和平與發展,避免戰爭。
當前,由于美中兩國在貿易問題上存在嚴重摩擦,海面上波濤洶涌。但任何一方都不應當因此而卻步。美中雙方應當加倍努力,就棘手的經濟問題找到共同立場和建設性解決方案。
不僅中國在崛起,亞洲也在崛起。美國必須擯棄舊的霸權主義心態,調整適應新的國際現實。
貿易關系只是一種更廣泛關系的其中一個方面,不少人認為這種更廣泛關系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關系。對于中國和美國而言,未來的道路必須是一種新型大國關系,富有建設性且可持續。
(本文作者為美國教育學家克利福德·基拉科菲,曾任美國會參議院對外關系委員會高級專員,目前在中國外交學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