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都為中國的碳排放交易體系發展規劃鼓掌叫好。這一發展規劃表明中國決心通過出臺政策和施行減排措施,將其在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中許下的承諾付諸實踐。
中國12月19日宣布的這一決策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謹慎周密的規劃,是多年來在不同城市和省份進行試點并汲取其他地方多年經驗的成果。中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將以發電行業為起點,到2020年覆蓋其他主要碳排放領域。
2003年10月,歐盟決策者通過一項關于建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法律。2005年1月開始為期三年的建設試點階段,覆蓋發電行業和高耗能產業,同時允許政府機構和企業“邊做邊學”。如今,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覆蓋31個國家——28個歐盟成員國以及挪威、冰島和列支敦斯登。2020年,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將與瑞士的碳排放交易體系的連接起來。它成功解決了歐盟最貧窮和最富裕成員國人均收入差距超過1:10的難題,設定了大約1.1萬個能源密集型設施和飛機運營商碳排放量下降的上限。
與中國類似,歐盟發電行業在碳排放交易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是擁抱碳排放交易體系、認可碳排放交易益處的首批行業之一,強調需要價格信號引導投資決策、為低碳解決方案吸引融資。
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是歐盟得以兌現應對氣候變化承諾的核心要素。2005年至2016年間,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的成功運行,使得覆蓋區域的碳排放總量下降26%,碳排放市場交易額達到500億歐元(約合3902億元人民幣)。
給碳排放標上價格釋放了一個重要的經濟信號,這讓所有人尤其是碳排放行業明白,碳排放量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大幅減少。現在設定一個碳排放價格信號,政府可以幫助企業為未來做好準備。
中國已經邁出了建立一個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第一步。隨著宣布建立碳排放交易體系,中國與歐盟一道成為其他經濟體的靈感來源,幫助他們找到兌現減排承諾的最佳途徑。現在,歐盟、中國和其他經濟體致力于實施長期低碳發展戰略,探索建立成功、穩定的低碳經濟造福全人類。顯然,碳排放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市場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本文作者為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總司司長喬斯?戴貝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