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安志Laurence Brahm (美國)
10月18日舉行的中共十九大開幕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新征程。
作為黨的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面臨的挑戰是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的領導力和創新力。問題在于,如何讓馬克思主義更契合進入21世紀的中國,一個在綠色金融、移動手機銀行、人工智能研究和機器人研發等領域領先世界的中國。
這是一項重大的工程。因此,習近平總書記用3個半小時詳細闡述中國共產黨的改革藍圖,以引領中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經濟發展不平衡是習近平總書記最關注的問題之一,他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激發中國的內生活力,并據此制定了全面而具體的日程,譬如打造新生態城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縮小社會和收入差距,縮小沿海和內陸地區之間差距的必要舉措。
提高生活質量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建設生態文明不只是保護環境,還要把環保作為國家發展的新驅動力。因此,智能、綠色和可持續,將是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產業發展的標準。建設生態文明還關乎構建城市生態和保護文化遺產。習近平強調了復興中華文化遺產對于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性,那就是子孫后代將以身為中國人為豪。
在很多方面,這也是凸顯中國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所扮演角色的首場黨代會。與以往不同,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將中國闡述為一個全球領導者,與全世界分享中國經驗。
從政治角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治制度不能脫離特定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來抽象評判”。他的這席話很容易引起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共鳴。在提到應對國際風險、動蕩與暴力時,他強調了在尊重各國主權的前提下,發揮“一帶一路”支持區域經濟發展作用的重要性。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中,“創新”是出現次數最多、最為重要的詞匯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發揮領導力的關鍵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還談到要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此外,他還在報告結尾處提及對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作者系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