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特朗普舉行會晤,其間,中美宣布啟動“百日行動計劃”,旨在改善兩國經貿關系、促進兩國合作。當時,羅斯表示:“這可能聽起來有點野心勃勃,但(雙方)商談的速度將發生巨大變化?!?/p>
然而僅僅兩周過后,特朗普便發布總統備忘錄,要求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調查鋼鐵進口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如果羅斯認定進口鋼鐵危及國家安全,身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有權采取措施修訂進口相關的法律條文,使得“進口(鋼鐵)不再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并且,從特朗普最近發表的言論中可以看出,他有意這么做,比如采取設定進口配額、對進口貨物征收稅費、商討簽署更嚴格的貿易協定等措施。
自2000年起,全球鋼鐵市場發生了巨變。大約20年前,全球年粗鋼產量約為8.5億噸,其中超過一半來自北美、歐洲和日本(即七國集團),中國所占的份額僅為15%。
過去,發達經濟體是主要的鋼鐵生產商;如今,全球鋼鐵產量中的70%來自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這才是近年來美國和歐盟的鋼鐵保護主義浪潮愈演愈烈的真正原因。不過,特朗普的最新嘗試卻在撕裂這個“跨大西洋戰線”。
由于鋼鐵進口突然成了一個“國家安全”問題,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也被卷入其中。上月中旬,歐洲的北約領導人們也加入進來,他們發起了一場非同尋常的游說活動、反對美國打壓鋼鐵進口。他們認為,相較于中國,此舉將對美國的盟友造成更大的打擊。
華盛頓的北約盟友們不相信美國所謂的國家安全說辭。在布魯塞爾,有越來越多人認為如果特朗普政府當真說到做到,理應對其展開打擊報復。
理論上講,羅斯需在270天內向特朗普提交調查報告。如若報告中認定鋼鐵進口危及美國國家安全,特朗普必須在三個月內決定他是否認可羅斯的發現,以及應當采取哪些應對措施。
盡管如此,潘多拉的盒子已經開啟,任何一個不友好的決策不僅會使中美雙邊關系偏離正常軌道,還將造成美國的北約盟友漸行漸遠,并破壞業已取得的全球經濟發展成果。(本文作者為美國智庫印中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和新加坡歐盟中心的客座研究員丹·施泰因博克)
(編譯:諶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