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米坦都·帕里特(印度)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向全國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中國將繼續深入參與全球經濟。然而在貿易保護主義威脅增長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施行內向型經濟政策,開展國際經濟往來并非易事。當今世界在貿易、投資、跨境經濟活動方面態度消極,因此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十分重要。對中國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是深化對外經貿活動的新型戰略模式。
“一帶一路”倡議的獨特之處是重點完善海陸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是所有國家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要素。由于各國對基礎設施建設都極為重視,因此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項目相對容易實施。這些項目能夠加速經貿、投資以及跨境活動的發展,其作用是水到渠成的。與遭到多國反對的自由貿易協定相比,旨在推動跨國貿易的多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更易操作。
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繼續強調了要努力通過共商、共建原則加強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共同協商是促成此種規模倡議的唯一方式。然而在倡議的推動實施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挑戰。
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各國來說,簽訂交通運輸協議存在許多問題。盡管國家間道路能夠互相聯通,但在貨運車輛獲準自由通行前這些道路的使用率并不會太高。同樣,運輸者和從事跨境貿易的人士在各國間自由通行也需通過更為簡便的簽證手續才能實現。
歐盟內部貿易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員國間交通工具和人員往來十分便利。為應對這些難題,中國需同“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形成有效聯動,否則這一倡議對各國經濟的作用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跨境貨運聯合保險則是多邊貿易協定和統一簽證的又一道障礙。這一問題之所以棘手,是因為許多“一帶一路”國家缺乏能夠提供此種服務的保險公司。海路與陸路貨運都面臨著這一問題。不過,鑒于航運業在獲得國際保險方面具有更加豐富的經驗,或許海路運輸在保險業務的辦理方面會相對容易。
“一帶一路”這項旨在加強區域貿易、投資與互通互聯的重要倡議在一些經濟一體化程度極低的區域實行起來還面臨諸多挑戰。同中國、歐洲及東南亞相比,一些南亞、中東和非洲國家同世界經濟聯系還不夠緊密。對于“一帶一路”的倡議內容,這些國家在準備充分之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此,中國需要顯示出積極的領導力,積極幫助經濟結構不同、基礎設施水平各異的沿線國家,以確保其“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取得成功。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ISAS)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