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以為睡眠和我是摯友。我們經常迫不及待地想要再次見面,而且總在同一頻道上。就連時差和咖啡因這樣的“失眠利器”也無法破壞我們之間的親密關系。事實上,我特別享受長途飛行后,晚上回到家,美美得喝杯濃咖啡再上床睡覺。或者是早上和下午也行。因為對于嗜睡星人而言,白天和晚上沒什么差別。
但現在我可沒這么確定了。我開始覺得睡眠和我之間的關系有些不健康。
這都得怪上個月世界睡眠日那天發布的一個調查。調查顯示,10至45歲的中國人中,有76%的人患有睡眠障礙癥;而在接受調查的近6萬人中,只有11%的人表示他們一般能夠一覺睡到天亮。
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報告顯示,睡前躺著玩兒電腦或手機均不利于睡眠,但約93%參與調查的人都表示自己入睡前會看電視,或網購。
不過,較為有利的方面是,失眠之所以能在中國被視作一個嚴肅問題來對待,部分原因在于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們隨之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了。
但飽受睡眠問題困擾的并不只有中國人。英國華威大學發布的一項研究表明,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出現抑郁和焦慮癥狀,發展中國家睡眠問題的嚴重性正逐漸向發達國家靠攏。
我非常同情這些有睡眠問題的人們。睡到一半被“隱形手”搖醒,然后躺在床上,眼睛大睜,焦躁不安,不堪重負的大腦卻像陀螺一般飛速旋轉——我想不出比這更糟糕的事情了。真是令人感到害怕!
至此,我尚且覺得自己還行。我的意思是,我最不可能得的就是失眠了。若當真有問題,我恐怕是太能睡了。然后,問題出現了,因為我做了當你覺得自己有問題時最不應該做的事:上網找答案。
幾分鐘內,我便遭受了諸如“嗜睡癥”和“發作性睡眠病”等字眼的“暴擊”。前者是過度勞累造成的,后者主要表現為病人隨時都能睡著,就連開車時也是如此。
但就像一個真正的癮君子一樣,我立馬自我安慰,網上并未提及“嗜睡狂”或“睡眠過度患者”——盡管我常常這樣叫自己——所以我的情況應該不算太糟。
談及睡眠障礙癥,我也不確定哪種情況更糟糕,但從某些方面來說,失眠癥患者的情況可能更好一些。舉個例子,朋友叫你晚上九點去酒吧看球,倘若你患的是失眠而不是嗜睡,你最起碼不用為了防止自己在沙發上瞇著還要設個鬧鐘。
盡管對自己的睡眠狀態疑惑重重,但我也還沒準備好完全戒掉睡眠質量極高的“打盹兒時光”。或許我可以適當少睡一會兒,然后別在沒完沒了地讀調查報告了。
(譯者: 金玉璨?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