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節假日去景點是件冒險的事。趕上交通不暢,能堵好幾個小時,更有甚者,你還會被踩到。
忘不了之前有一回去長城,人流沿著城墻一寸一寸向前移動。那景象連罐子里的沙丁魚看了都會感恩。相比之下,它們的空間畢竟還算寬敞。
正因如此,上周我和妻子擠上地鐵去往北京植物園的時候,心里還有點惴惴不安。從地鐵站開往植物園大門的那段公交上,我刻意不想接下來可能會面對的可怕場景。
出乎意料!園中的游客數量只是中等水平,天空湛藍,簇簇鮮花仍在綻放。一切堪稱完美。等到和暖的秋光開始轉暗,我們就該坐公交返程了。
而事情從此刻變得有點意思。
這時候,似乎每個人都開始離開園區,只見每輛公交都差不多塞滿了乘客。沒有幾輛會靠站停車,而且即便停下,車里也已擠得下不去腳。
后來,我們終于擠上了一輛從車頭到車尾都塞滿了乘客的公交。不過這輛車倒還有那么幾平方厘米喘氣的空間。不知怎么,最終我被身后的人群推搡著挪到了司機身后的位置。
我不禁羨慕起沙丁魚。
不論怎樣,我們這最后一批乘客總歸搭上了公交。誰知,我想的太簡單了。
司機再次停車,更多的人摩肩接踵地擠了進來——真不知他們是如何做到的。他們見縫插針填進了空檔。所有人都向后方挪動,并極力讓自己變得纖細些。等車開到下一站,同樣的情形再度上演,又有兩三個人上了車。按照司機喊出的指示,位于中間過道的人們把自己一縮再縮。
此時,司機旁邊的車門區域塞了19個人!如果你從車外向里看,定能看見人們的面容滑稽地貼到了窗玻璃上。顯然,車里再也不可能加得進人了。
事情可沒有那么簡單。
接下來一站,一位女士猛敲車門,沖著司機大喊大叫。簡直叫人難以置信,司機竟打開了車門!女士并沒有遭到拒絕。幾分鐘的吵嚷推搡,兩位男士費盡氣力將女士拉上了臺階,可車門卻關不上了。最后,大家一起強推她身旁的兩扇車門,才終于合上。看到車窗玻璃向外鼓起,我擔心整輛車像充氣過多的氣球會發生爆炸。
公交車一路開往地鐵站,每逢拐彎司機都開得小心翼翼。車廂一出現搖晃,強大的離心力就可能將車身掀翻。但它卻挺了過來。
謝天謝地我們下車了,這時我有點憤怒。我告訴自己的中國媳婦,公交車超載這么多人會給公共安全帶來隱患。她溫和地制止了我。
“在中國這是正常的,”她和氣地說道。“有這么多人要坐公交。司機師傅車技過硬,自然希望能盡力幫助更多的人。”
我繼續向她抗議,但妻子拿出了家里領導的口吻:“如果你受不了,就回你自己的國家吧。”
哦,好吧,談話到此結束。我知道自己輸了。
關于作者:
蘭迪·賴特(Randy Wright),中國日報作家。
(譯者:程馨瑩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