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城市交通挑戰,高比例移動網絡服務的使用以及進展快速和積極的引進可替代出行方案性,這些都讓中國成為出行革新的沃土。
汽車工業的商業模型正在遭到顛覆。過去人們通過擁有產品“所有權”來滿足出行需求;現在越來越多的是通過移動服務“使用權”滿足。普及“使用權”關系影響深遠,不僅作用于傳統商業的價值鏈上,還作用于新興產業——因為他們會為相提供服務而相互競爭。
“互聯出行”可定義為“通過技術將人員和貨物從A地移動到B地的按需移動服務”。這是汽車行業顛覆性地、挑戰思維定式的發展。它需要徹底重新思考為市場提供價值的方式。傳統汽車制造商必須拓寬關注點,從產品(汽車)到產品外的實用工具,并且創造出一種商業模型和數字生態系統,為汽車所有者和移動服務用戶兩者提供優化的數字解決方案。
中國引領汽車自動化革命相比其他市場具有更好的潛力,原因如下:首先,中國快速的城鎮化為汽車行業帶來了重大挑戰,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口創造了對個人購買汽車的爆炸性需求。其次,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互聯網人口,與世界上最多的用智能手機接入網絡的網民。再次,中國政府在鼓勵互聯網經濟創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著眼于數字化交互、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城市。
因此,我們正目睹著三段式的中國“自動出行革命”的開始,它將迅速轉變競爭的局面。這種局面可以沿著兩個坐標軸分成四個象限:橫坐標是“使用權”對“所有權”,縱坐標是技術因素。傳統汽車領域內,包括如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北京汽車工業控股公司的傳統競爭者采用內燃機提供動力。在第二象限中,按需出行企業(包括滴滴出行和易到用車)以按次計費為基礎提供移動服務。在第三和第四象限中,電動和無人駕駛機動車技術正在進行合作,同時滿足個人車主和有需求的自動駕駛用戶。
在中國,“駕車出行1.0階段(2012-2016)將傳統汽車(人力駕駛,由內燃機提供動力)現使用移動科技的駕駛者連接到一起。按次計費的打車服務,包括滴滴打車、快的打車、易到用車、神州專車和優步在起步后迅速發展。滴滴出行(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的合并)的實力更強,得到了阿里巴巴和騰訊的支持,占據了市場支配地位。其他形式的互聯移動服務,包括共享單車(摩拜單車、ofo單車以及其他)也方興未艾,迅速發展。
近來中國已經進入“駕車出行2.0階段”,我們將看到專為互聯移動服務定制的汽車。適用于這種用途的汽車,最主要的特征是高使用率和以出行者為中心,以確保互聯性。這種汽車將憑借低運行成本(特別是燃料和維護費)通過電力供能,包括專門為騎手考慮的性能(更多屏幕,互聯性和內容服務)。
此外,全新的商業模型和升級差異化的按需移動服務將出現,以解決“駕駛出行1.0階段”中凸顯的移動性的痛點:交通擁堵的增加、價格飆升、服務不一致、安全性的擔憂、個性化不足、充電基礎設施缺乏和停車場地的不便利。
2020年后,中國將進入“汽車出行3.0階段”,無人駕駛有望成為商業上可盈利的技術。中國的“互聯網+汽車”戰略與智能城市的投入將精準地推動專業化管理的自動化服務車隊的初步部署。未來“汽車出行”的商業模型可通過下列術語組合來描畫:個性化、電力驅動、共享化以及按需自動移動化。關于按需自動駕駛汽車的大量部署將于2025年展開。“汽車出行3.0階段”將成為更高效的系統,人們將為這項由財產提供的公共服務付費,不再是擁有一項未獲充分使用的、不斷貶值的財產。
縱觀歷史,交通運輸革命有助于改善人類的體驗,中國的汽車出行革命具有顛覆性的力量,不僅將改變中國的出行體驗,還將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
(編譯:包揚、余浪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