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5月15日電(記者 孫若男 田阿萌)黑西裝、紅紐扣的志愿者們成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一道亮麗風景。他們身處不同崗位,一幅幅青春面孔用自己的熱情和耐心為參會嘉賓答疑解惑、提供最好的服務。
本次高峰論壇各崗位志愿者共有2500名,約1300人在國家會議中心服務,其中負責論壇注冊工作的有100人,李雨濛和程康笛都是其中一員。
層層選拔當上志愿者,珍惜在這里的服務時間
20歲的李雨濛是北京師范大學的大三學生。她告訴記者,學校進行簡歷篩選和面試選拔兩輪考核,最終通過選拔的共100人。志愿者需要經過多次培訓,不僅學習“一帶一路”基礎常識,也要學習志愿服務應對緊急情況的知識。
從報名申請到面試選拔、再到培訓分崗,在經歷3個月后,李雨濛正式成為了一名注冊臺志愿者。
注冊崗的志愿者是接觸外賓和代表團的第一窗口,也是給嘉賓代表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服務環節。
李雨濛說,這次經歷不僅是對自己的鍛煉,也將成為她最寶貴的回憶。(中國日報網 田阿萌 攝)
李雨濛表示:“很珍惜在這里參加志愿者的時間,在這里的經歷不僅是對自己的鍛煉,也將成為最寶貴的回憶。”
心懷責任與熱情,做志愿服務不覺辛苦
程康笛是北京師范大學英語學院的大三學生,他在看到論壇志愿者招募信息后果斷報名。“一方面個人對國際時事比較感興趣,另一方面我對自己的英語能力有信心,覺得自己能夠勝任這份工作。而且我覺得做志愿者不僅可以拓寬視野,也是一種歷練,”程康笛說。
志愿服務的第一天,程康笛在信息咨詢臺服務。“快下班時,突然來了一個代表團。由于他們團的變動比較大,導致注冊問題一直沒能得到解決。他們找到我之后,我利用自己的英語優勢,先對他們進行答疑,之后幫忙打印確認函等,半小時內解決了該團的大部分問題,讓代表們很滿意,”程康笛說,“只要你在那里,總是會有需要你的時候,大家都是必不可少的。”
程康笛透露,負責注冊服務的工作人員都是一天兩班倒,只需值半天的崗,然而由于13日工作量大,小組的所有志愿者一致表示,可以全天到崗。當天從早上7點20至晚上10點,他們全天在國家會議中心服務。
程康笛稱:“平時早起對我來說很困難,我是那種喜歡在周末睡懶覺的人,但當天,我非常自覺、準時地爬起來,雖然睡眠不足,依然精力充沛地干滿一整天。這是因為心中有責任感和熱情,雖然我們人數不算多,但還是非常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
程康笛告訴記者,志愿者齊心協力,共同解決難題,這種經歷無可比擬。(中國日報網 孫若男攝)
有時咨詢、注冊的人數太多,志愿者根本無暇吃飯,要處理的事一件接著一件,“但是大家齊心協力,共同解決難題,這種經歷無可比擬。”
程康笛覺得,這次的志愿服務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如何處理應急情況,如何支援別的崗位,這些都是對自我能力的一種鍛煉。
(編輯:王輝 吳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