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繪畫:石宇/中國日報? |
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宣布將在河北省北部設立雄安新區,新區在北京西南方向距市中心100公里處,覆蓋雄縣、容城和安新三個小縣。這一剛面世的新區不僅被提到與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并列的高度,還有可能超越兩者,其基本任務是承接部分非首都功能。
2014年,習近平主席明確了北京作為國家首都的功能:國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正努力治愈“大城市病”,包括人口膨脹、交通擁堵、房價高漲和資源環境壓力大等。
設立雄安新區是為了疏解部分非首都功能,具體方案決策者尚未闡明,不過,雄安新區也將同樣重視“改革”和“開放”。換句話說,新區很有可能成為改革和創新驅動的示范經濟區。
據發改委主任何立峰稱,雄安新區有望成為推行新型行政、投資和融資模式的“創新高地”。對交通、生態、水利、能源和公共服務等重大項目也將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自20世紀90年代上海浦東新區成立以來,中國已經在各省市和地區設立了大量經濟新區。不過,只有部分新區起到了創新示范作用,其余新區還遠遠沒有完成產業充分轉型和軟件設備升級。
在這個背景下,如果想成為首都副中心,雄安新區在承接北京部分非首都功能時應該更有“選擇性”。首都功能和非首都功能之間并沒有明確的劃分,因此雄安新區的角色取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和本地區城市資源稟賦。
雄安新區的設立和北京通州區“行政副中心”轉型將會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兩大關鍵。
雄安新區和其他新區之間的發展并行不悖。天津濱海新區等已經建立的新區也追求改革開放,新興工業、高效交通網絡和新型城市區域。
雄安新區有望引領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以往新區的改革大都是“開放導向”,符合過去幾十年里國家的改革開放實踐,雄安新區將首創改革驅動模式。
另一方面,雄安新區需要抓住機會,改善缺乏競爭力的工業基地,以加強加快區域融合的努力。讓當地人能夠享受包括戶籍紅利、比肩北京水平的教育和醫療等公共服務,對于要實現資源自由流動的雄安新區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注:文章節選自盤古智庫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報告。
(編譯:王思涵、嚴佳薇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