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27日電(記者 李想、辛志明) 3月20日,亞投行行長金立群發聲支持全球化。他表示,只要調整好國內政策,成功實施國內改革,各國都能從全球化中受益。
他指出,全球化經歷了重大挫折,原因就是兩極分化的收入分配及各個國家的受益不同。
“我們現在急需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這會帶來各方共同的利益,可以確保沒有一個國家會被落下。”金立群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上說道。為期三天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于20日閉幕。
他表示,參與全球化推動了許多國家積極采取“有利于市場的政策”,在提升效率,實現經濟繁榮方面獲得了“極大的利益”。
“大家都是全球化的贏家……全球化沒有輸家。”金立群說道,并表示有的國家確實是輸家,主要是國內政策的問題,首先應該把國內政策調整好。
金立群的此番表態可認為是中國捍衛全球化,呼吁各國政府更好地協調政策,促進經濟增長,促進自由公正的全球貿易。
3月18日,G20財長會議在德國閉幕,會議公報首次未提及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支持自由貿易。一些觀察人士對此倍感失望。“這清楚地表明,全球化正遭到背棄。”耶魯大學杰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說道。
羅奇對中國呼吁各國加強協作的做法大加贊賞。他表示,全球化并不是一個國家牽頭主導,而是需要各國共同支持。他表示,各國政府應該建立全方位的、反應迅速的長期安全網,為應對全球化弊端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我認為(反全球化)沒有贏家。唯一的贏家是靠抵制全球化攫取權力的政治家。”他說道。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對G20財長會議公報刪除反貿易保護主義措辭表示失望。“反全球化的措施阻擋不了全球化,只能降低國民福祉,削弱改善收入分配的財富基礎。”他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說道。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高級副行長保羅·羅默(Paul Romer)稱,中國經受住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考驗,盡管目前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民族主義日益猖獗,中國的經濟前景仍無需擔憂。羅默表示,中美兩國應該努力處理好雙邊經貿關系,就支持自由貿易達成共識。他指出,自由貿易符合雙方利益。
(編譯:潘婷立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