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圖片來源:人民網)
中國日報3月18日電(記者 李想)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和主要經營指標是健康的,從全球銀行業的標準來看是非常優良的,沒有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基礎。
但易會滿指出中國需要關注過度金融化的問題。他表示,中國目前出現了過度金融化的苗頭和趨勢。“經濟金融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標志性指標,金融化趨勢有合理化的一面。但如果超過一定的度,可能對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因為樹不能種在天上,” 易會滿說。
易會滿表示,過度金融化會增加整個金融體系的脆弱,容易快速積累風險,造成部分金融資本空轉,脫離實體經濟,導致實體經濟“缺血”。目前我國金融占GDP比重快速上升,2016年金融業占GDP比重8.3%,已經超過一些發達國家水平。此外,易會滿指出社會上還存在一哄而上辦金融的現象,部分金融機構存在體內循環、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在同業、理財、資管、票據等業務中,存在杠桿過高、鏈條過長、結構過于復雜等問題,造成整個資產負債表的畸形。
易會滿指出中國應當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來解決金融過度化的問題。“國家對此非常重視,馬上就要出臺一個資產管理辦法,我相信一定會妥善處理好過度金融化的問題。”
談到中國影子銀行的問題,易會滿表示,任何業務只要存在就有合理的一面,完全否定影子銀行是片面的。但他同時指出,如果不重視影子銀行的發展,其負面影響對實體經濟傷害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他指出,中國目前需要加強監管的業務主要涉及鏈條過長、杠桿過高、結構過于復雜、不能穿透和存在監管套利和監管真空風險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