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醫生正在使用翼展的平臺進行遠程診療。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國日報網3月17日電(記者 樊菲菲) 人工智能在醫學診斷和治療當中應用之廣泛,極大地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如今,醫學影像在推動醫用人工智能應用商業化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智能醫學影像診斷,聲控電子病歷以及癌癥智能診斷都早已成為熱門研究方向。這些技術,以人工智能為基礎,能夠協助醫生提高診斷準確度。
2009年成立的西安翼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從事醫學影像領域以及相關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工作。此外,該公司業務還涉及第三方醫學影像診斷及治療。
翼展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倪夢表示,雖然國內醫學影像產業年增長率維持在30%,可目前仍然無法滿足人們對高質量醫療的需求。“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應用于在該領域,提高診斷準確度,增強醫生診療水平。”他說道。
業內人士表示,90%的醫療數據都源自醫學影像。這一領域的發展速度快過該領域從業人數的增長。另外,醫學影像數據需要人工分析,而醫生們僅依靠自己的經驗來做出判斷,其診斷結果可能不夠準確。
不過,依靠強大的圖像識別和深度學習技術,人工智能將會解決醫學影像領域的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極大地提高數據分析效率,能減少醫生工作壓力,同時提高診斷和治療的準確性。
翼展還創建了一個網絡云平臺,供醫生相互交流學習,并提供培訓和評估服務。平臺上的內容包括影像案例,教學視頻,相關學習材料和線上影像診斷等。“我們希望通過網上分享,交流和培訓的方式,幫助醫生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翼展CTO邊海峰說道。
他認為,人工智能診斷結果基于大量的數據分析,醫生可加以參考,相應地核實或改進診斷結果。與此同時,病患還可以直接在平臺進行咨詢,不必奔波于診所。
如今,為了促進線上醫療的發展,中國鼓勵第三方機構構建網絡平臺,幫助提供醫學影像,健康記錄,電子病歷和其他醫學信息分享服務。邊海峰說道:“隨著國家對第三方機構或者獨立醫學圖像診斷中心的開放,我們希望,在這一領域,通過應用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協助醫生工作。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類做一些枯燥的工作。但逐漸它也能創造新的工作崗位。人工智能正應用于醫學影像領域,也是意料之中。”
市場研究機構易觀分析師張一丹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在線上病患診斷中的應用可以緩解醫生短缺問題,改善緊張的醫患關系。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