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3月9日電(記者 蔡瀟) 全國政協委員張泓銘3月9日下午在政協全體會議上指出,2000年到2016年,中國樓市發生6.5個輪次的波動和調控循環。70個大中城市中,去年12月有23個城市新建住宅價格較2015年平均水平上漲10%以上,其中最高漲幅達49.5%。
張泓銘認為,長期以來國人對樓市作用認識片面,過分依賴它推動經濟財政的增長,這是樓市波動的基本原因。其次,長期以來貨幣供應量過大,而投資市場狹隘,導致貨幣大量流入樓市,不斷推高房價和銷售額,這是樓市長期不正常的關鍵原因。再次,在前面兩個原因推動下,“房價只升不降”成為民眾牢固預期,導致階段性恐慌式購買,這是樓市長期不正常的心理原因。
為此,張委員建議,中國創建一個對沖樓市異常波動的自動機制刻不容緩。歷史表明,每次樓市調控都有兩項極為管用的手段——金融和稅收,尤其是金融的首付率和房貸利率。但過去各種手段運用是人為安排,為克服人工調控的弊病,需要一個自動機制,當樓市異常波動(上升或下降)到一定程度,機制自動觸發對沖,無需人工安排。其要點有五個:(1)監測指標。用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0個城市住宅價格指數作為唯一指標。(2)控制界限。設置上限和下限,超過上限或下限,對沖機制就自動觸發。(3)對沖工具,首推金融手段,即首付率、利率雙率聯動。(4)實施區域。以70個城市為對象。(5)監管責任。上一級政府及其主管部門。
(編輯:潘一僑 蔡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