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來的小珠子被陳衛一顆顆繡到衣服上。
隊長自己動手 一套藏族服裝22元
張衛開始在電腦上瀏覽各種演出服的網頁,“看得多了,我自己心里也有譜兒了。”張衛叫著老伴兒去了荷花池布料批發市場。“在家里我就把各種布料需要的尺寸大概算出來,省得到時候買多了浪費。”張衛指著已衣架上的那件藏服:“藍色這塊布一米8塊錢,白色的毛毛是按卷賣的,腰布一米也才1塊多。”藍天、白云和經幡,張衛依著普通人對高原的印象做出了一套演出服:藍布打底、白毛綴邊、一頂高高的帽子把隊員的身高也拉長了好幾寸,不僅試穿的人滿意,就連站在旁邊看的居民也都表示好看。
張衛向隊員們解釋:“算上布料、裝飾等所有的材料,一套衣服做好才22塊錢。”相比之前在網上看到動輒150元以上的演出服,自己做能省下很多錢。”
自制服裝三四百套 舞蹈道具也自己琢磨
有了第一次經驗后,每當舞蹈隊有新節目要提練演出,最早做準備的都是張衛。“做得太多了,這些年下來少說也有三四百套了,衣架上掛不下,我都收進箱子了。”張衛說。
除了演出服,舞蹈隊的大部分演出道具不少也出于張衛之手,衣架盡頭,兩三個紅色塑料桶和幾個鍋蓋靜靜立在窗臺上,據張衛的愛人張富才解釋,那是還沒組裝好的“朝鮮鼓”。“先前的朝鮮舞里需要朝鮮鼓,我去網上看了,真皮鼓面的要兩三百塊錢。”也是因為太貴,張衛又萌生了自己做朝鮮鼓的想法,經過幾天的設計,還真給她想出來了。紅色塑料桶做鼓身,鍋蓋蒙上白布做鼓面,因為怕演出不方便攜帶,張衛更是設計出可拆卸的鼓身鼓面。“到演出現場后,幾分鐘的時間大家就能把鼓組裝好!”一個形似的朝鮮鼓,做好不過20幾塊錢,隊員們對張衛的手藝也是越來越贊賞。
張衛表示,上了年紀后還學習舞蹈的人都是有愛美之心的人:“人年紀大了,黑白胖瘦各種問題都有,通過自制服裝,可以把我們這個年齡的丑遮起來,展示美的一面。”
據了解,每次做演出服舞蹈隊所交的費用都由張衛掌管,各類材料的賬目明細也由她記清楚,在舞蹈隊進行公示。“我做這個也是因為喜歡,為隊員省錢,不圖掙一分錢。”張衛說。崔小靜 華西社區報記者 吳小紅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