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四川成都,陳紅正在向學生們談論艾滋病預防知識。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
中國日報網2月6日電(記者 楊萬麗) 在四川和云南,一項向年輕人提供知識并幫助他們預防艾滋病的正在產生預期效果。
“我們是在和艾滋病病毒以及艾滋病做抗爭,而不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人們對艾滋病患者的可能比疾病本身造成的傷害更大。”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七中學的學生井西(音譯)說道。
這名14歲的學生是第一次與她的老師和同學們分享她對艾滋病的看法。井西是的眾多受教育者之一。“青愛小屋”是由開展防艾教育的非盈利性組織——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簡稱“青愛工程”)開展的項目。
該項目通過課堂性教育教學,讓學生對艾滋病毒如何攻擊免疫系統、傳播途徑以及一些高危行為(例如異性戀者和同性戀者之間的不安全或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有基本了解。“這是我第一次在學生面前說關于艾滋病和性的問題。以前我會覺得尷尬。”演講者陳紅(音譯)說道。幾個月的訓練之后,陳老師提到“敏感詞”,如陰莖和陰道,也不會覺得尷尬了。
據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統計顯示,全世界每天會新增近60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每三位患者中有一位年齡在15至24歲之間。過去的十年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總人數有所下降,但年輕患者的比例在上升。”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戰略信息官員陳仲丹說。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統計顯示, 2011至2015年,中國15至24歲的艾滋病患者人數每年增長35個百分點,而18至22歲的患者在所有患者中所占比例為百分之六十五。
國家焦點 “應盡快在全國高中和大學普及預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成都工業學院性教育中心主任王金信(音譯)說。“我們不能強迫學生抑制住荷爾蒙的變化。我們不能阻止性行為,但我們可以預防不安全的性行為。”他說。
青愛工程采用了不同于傳統性教育的方式(當地健康中心發放的小冊子和宣傳單),正積極探索新的、更有效的途徑來普及防艾教育。該項目始于2006年,在全國尤其是艾滋病重災區云南、四川和廣西,共設有681個“青愛小屋”。2014年,這三個省份與河南和廣東共同成為了艾滋病五大重災區。
該項目在云南盈江縣近200所中小學展開。盈江縣位于中緬邊境,靠近亞洲最大的鴉片產地之一,臭名昭著的“金三角”。因此,該縣艾滋病患者很多,也曾被靜脈吸毒者問題所困擾。
盈江縣第三初級中學的教師聶永仙經常為學生組織開展性教育講座,他說:“這個村子原本有很多吸毒者,但是現在人數大大減少了。” 聶老師每個月也會前往鄰村,為當地居民開設該講座。她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宣傳講解艾滋病,包括電影,故事,生動的示意圖以及附著當地土語的民間童謠。
聶老師的講座吸引了很多當地居民前來學習。去年,河街鄉沒有一例吸毒者,證明了聶老師講座的成功。介紹家中成員一起參加講座的34歲居民段紅梅(音譯)說:“老師用小道具給我們演示病毒是如何入侵免疫系統的,她畫的圖片非常生動。”
她說:“學到的知識都非常有用,聽講座比晚上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強多了。盡管快10點了,很多人都不情愿講座結束。”
因為50%以上的盈江居民是少數民族,例如傣族和景頗族,很多人都不怎么理解普通話,語言障礙迫使講座的組織者培訓了一些雙語教師,這項舉動在當地居民中備受歡迎。
在四川,艾滋病預防及禁毒活動受到了大學生的強力支持。成都工業學院的青愛小屋協會開設了一個名為“去知曉,去關愛”的社團。該社團舉辦夏令營以及定期的研討會,傳播安全性行為和疾病預防的相關知識。
成都工業學院是中國少數幾個開設性教育選修課的學校之一。身為大二學生的社長張學友(音譯)說:“這項課程在線上通知幾分鐘后就被報滿。由于能夠參加這項課程的同學非常少,我們建立了這樣一個社團,以傳播相關知識給更多人。”
中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理事長張銀俊表示,家長在對孩子的安全保護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成都的“青愛小屋”邀請了他們參與這項工程。她說:“過去,艾滋病在成人看來是敏感話題。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很乖順,并且潔身自好。因此他們幾乎不可能感染艾滋病。”
然而,在參與了課堂活動以后,很多家長迫不及待的問老師:“如果我們的孩子患上了艾滋病我們該怎么辦?”
張理事長說:“他們愿意去教導他們的孩子,這促使我們更好的完成這項計劃。在抗擊艾滋病的戰役中,我們團結一心。”
(編譯:張安瑩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