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4年的5.6%,到去年的5.7%,再到今年前三季度的6%,黑龍江省GDP增速一路穩中有升,成為這個老工業基地省份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真實寫照。隨著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這三篇“大文章”不斷破題,黑龍江省產業結構“新格局”正在形成,經濟運行也出現了新的積極變化。
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和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具體要求,安徽省資源稅改革自今年7月1日起開始實施。據悉,本著總體上不增加企業稅費負擔且有所降低的原則,安徽省最終確定了總體低于周邊省份的資源稅稅率。
11月10日7時4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脈沖星試驗衛星。這顆脈沖星試驗衛星由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下稱“深圳東方紅”)抓總研制,是一顆純正的“深圳造”衛星。
自2010年起,重慶璧山區以“與水共生、依水發展”為理念,打造璧南河璧南河水利風景區,探尋出一條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之路。
皮膚黝黑,兩鬢已有些許斑白,時常身著一件褪色的軍綠色外套,褲腳還常有泥巴……這個常常走家串戶、穿行在田間地頭的人,就是巫溪縣白鹿鎮石院村黨支部書記周天松。看著周天松地里的青脆李產生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村民們坐不住了,開始積極加入到脆李種植的行列當中。
江蘇是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鄉鎮企業的發源地,有著悠久的制造業發展史,工業總產值約占全國的1/8,全球的2%。
我省法院將開通網上立案服務平臺,當事人通過實名注冊后,可直接在網上提交一審民事起訴狀、行政起訴狀、強制執行申請書及相關證據材料。我省法院還將在全省范圍內建立跨域異地立案制度,為群眾提供跨域、就近、標準、便捷的立案服務。
(記者匡麗娜)11月3日,中國首個互聯網學院——重慶互聯網學院在兩江新區開院。按照規劃,到2017年,重慶互聯網學院培訓合作伙伴將達到30家以上,2018年達到100家以上,2020年以后年培訓學員達到10萬人次以上。
10月26日下午,南川區南城街道半溪河村白露片區村民韋述華送走了7位游客——僅中午一餐飯,他就收入上百元錢。
劉東泉是安徽三泰“糧食銀行”眾多存糧農戶的一員,他們存糧后都領了“糧食銀行”存折。截至6月底,亳州市利辛縣利豐“糧食銀行”吸引普通農戶、糧食經紀人、種糧大戶300余家儲糧售糧,以市場糧經營為主,糧食經營量1.7萬噸。
告別了斧鋸伐木聲,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依然“熱鬧”——林區人謀求轉型的步伐更快了,守護森林生態、轉變傳統“大木頭”經濟、振興新發展業態,正在成為全區干部群眾的共識。傳統的人力管護逐漸向高科技手段過渡:無人機、遠紅外視頻、身份證掃描登記,一批精尖設備的應用讓林區防火不留死角。
今天是我國第三個扶貧日。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思想引領下,一項項脫貧攻堅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并付諸實施,目前已形成“1 1 13”的政策體系,為重慶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保障。
全區煤炭等傳統產業增加值增幅持續回落,而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業和資源深加工產業的增加值增速持續加快,成為力挺內蒙古工業經濟升級的主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效果顯而易見:在穩增長中優化結構、推開動力轉換之門,一個轉型中的內蒙古經濟版圖正漸次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人類社會不斷前行,蒸汽機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走進一個個新時代,但貧困問題也如影隨形,無論科技進步,還是經濟發展,都始終難言徹底根除它。戰鼓擂動,四川仍有380萬貧困老鄉,1501個貧困村和88個貧困縣,我省仍然是全國6個重點扶貧省份之一,脫貧攻堅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本報臨城10月1日電 (記者李佳飛 特約記者吳孝俊)今天是國慶黃金周第一天,可是臨高縣黨政機關干部們卻在忙碌中。據悉,作為國定貧困縣,臨高縣貧困人口較多,基礎差、底子薄,目前全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共計1.14萬戶5.1萬余人,其中貧困線以下貧困戶5781戶2.5萬人,需鞏固提升的5638戶2.5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