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7月10日訊(浙江衛視記者孫宇)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堅持以“一帶一路”統領浙江對外開放,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和長三角合作發展。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核心組成部分,近年來,浙江與江蘇、安徽、上海在“長三角合作與發展聯席會”的推動下,從單一的產業合作逐漸向制度合作邁進,攜手邁向“世界級城市群”。
新安江兩省交接斷面水質監測
兩省聯防聯控 江水重現清澈
在新安江流域的兩省(安徽、浙江)交接斷面處,多年前經常能看到上游來的垃圾,而經過五年多的聯防聯控,現在這里的水質變得非常清澈,肉眼能見度達到了2.5米以上。
2012年,新安江流域正式啟動了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如果安徽當年出境水質達到考核標準,浙江補償安徽一億元。補償機制建立以來,安徽對流域內的68個鄉鎮進行垃圾回收、清退了6000多個養殖網箱、關停了一批沿線污染企業。目前,兩省斷面水質已經達到了河流一類水的標準。
長三角
跨省流域生態補償實現制度化
跨省流域生態補償實現制度化,這是長三角一體化不斷向縱深推進的一項重大成果。2009年,長三角合作與發展聯席會正式啟動,標志著長三角一體化開始從單一的產業合作向全方位的制度合作擴展。隨之而來的是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稅收協同執法、通關一體化、醫保異地即時結算等政策難題相繼破解。而設施互聯互通、要素自由流動、市場統一開放也拉近了三省一市的距離。
國家戰略在江浙滬皖地區相繼開展
與此同時,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在江浙滬皖地區相繼開展,這為長三角協同推進重大改革試點拓展了新空間。尤其是2013年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讓長三角的對接軌道更為緊密。當年的聯席會議提出,三省一市共建共享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此后,金融產業、涉外服務、城市合作等11個重點領域改革率先在長三角地區推廣。
攜手邁向“世界級城市群”
2016年,借著G20杭州峰會的東風,長三角聯席會議在杭州召開。會議提出,三省一市將不斷豐富區域合作內涵,聯手打造區域合作“升級版”。積極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著力構建“四省市務實合作、東西雙向開放、江海內外聯動”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深入實施“以城市群為主形態,以都市圈為主構架,以基礎設施網絡為主紐帶”的發展空間新布局,攜手邁向“世界級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