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村情民意,張陽(中)與同事逐戶走訪,了解村民所需。 資料圖
制度治黨 堅守信仰
轉變作風取得了成效,反腐敗更是成果巨大。如何才能把這些成果保持下去,讓暫時變成長期,讓權宜成為常態,這就要靠制度。無論是構建轉變作風的長效機制還是制度反腐,其指向都是用制度治黨。
“在現代社會,政黨作為一個組織,要想運行得好,有戰斗力,制度保障是最基本的。”辛鳴指出,“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上升為制度,是十八大以來黨建工作的重要經驗。”
2015年以來,伴隨一系列法規制度的出臺,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齊頭并進,約束權力沖動的“制度牢籠”越扎越密。《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試行)》是70年來中共首度為黨組“定規立矩”,填補了黨內法規空白;《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及《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發布,前者被認為是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實踐成果固化為制度方面的重要進展,后者被認為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而《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的頒布實施,更將進一步推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把十八大以來的一些有效的做法經驗固化下來,為反腐常態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兩項法規一正一反、相互配套,《廉潔自律規則》堅持正面倡導、重在立德,是黨員和黨員領導干部能夠看得見、夠得著的高標準;《黨紀處分條例》圍繞黨紀戒尺要求,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對制度治黨高度重視,關于制度治黨的思想也極為豐富。”辛鳴分析,關于制度的嚴肅性與權威性、嚴密性與科學性、操作性與實踐性,習總書記都有過深刻的解讀,“制度一經形成,就要嚴格遵守,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堅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種行為,使制度真正成為黨員、干部聯系和服務群眾的硬約束。”
靠制度管行為毫無疑問是管用的,但僅僅管住行為還是不夠的。從嚴治黨不僅要“治行”更要“治心”。習近平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因此,“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堅定信仰更要實踐信仰,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信仰、宗旨、理想是連在一起的。習近平指出,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敖寨侗族鄉基層黨員干部張陽向中國青年網記者感慨,“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總書記的帶領下,反腐倡廉對我的思想產生了強烈的觸動。信念的堅定和純凈決定一個共產黨人能否經受各種困難與考驗,當人的理想信念與榮華富貴、個人升遷密切相連時,往往會導致人的信仰發生滑坡現象,人生觀、價值觀發生蛻變,從而放縱自己,與黨員干部標準職責背道而馳。”2006年,張陽響應國家號召,到貴州貧困山區擔任大學生村官,一堅守,便是十年。已到而立之年的他,依舊奔波在村頭小巷。帶領村民養殖生豬、培育食用菌、改造危房……條件艱苦,張陽失去了休息日與愛情,但收獲了村民人均年收入實現翻倍增長的喜悅。張陽說,“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如果不加強自身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就會迷失方向,走向錯誤。”扎根基層十年,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他告訴記者,“這樣的生活很踏實,而且充滿價值。”
辛鳴指出,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的所作所為,更加堅定了中國青年對信仰的追求和對理想的期待。“轉變作風,堅決反腐,中國共產黨就像其黨章所講的、如宗旨信仰所要求的那樣,實實在在,不打折扣。”他說,“我們強調信仰、明確信仰、重申信仰,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實踐信仰。這一點,對于青年學生、青年黨員而言,意義重大。”
“一個社會的發展、一個政黨的發展,必須得有后來人。若無新生力量,我們的事業后繼無人,政黨也不可能充滿活力、完成使命。”辛鳴表示,“從這一點來講,吸納青年、提升青年,讓青年正真走到我們的事業中來,對中國共產黨而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言,都十分重要。”他指出,“樹立正確導向,堅定青年人的信仰,要當做一項重大戰略工程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