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24日,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波蘭和烏茲別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三國與中國的傳統友誼襯托出習主席此訪的熱烈氣氛與強大的政治互信。
新華社布加勒斯特6月16日電財經觀察:中國-中東歐合作:長短項目結合 中央地方并舉 中國領導人提出,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應秉持互尊互助、互利共贏、開放包容精神,實現“16+1合作”同“一帶一路”建設和中歐關系發展對接,為地區和世界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的開放包容精神有別于西方非此即彼的理念,是促進絲綢之路上各種文明交匯的“大熔爐”。從古至今,互利共贏理念不僅適用于經濟領域,也適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領域;不僅適用于地區和國家內部,也適用于各國之間開展合作。
治理最初主要是指一國的國內治理。在這個新階段,我們要把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完善作為統籌國內改革與參與全球治理、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要求和重要內容。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塞爾維亞《政治報》和新南斯拉夫通訊社發表題為《永遠的朋友 真誠的伙伴》的署名文章。
應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尼科利奇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塞爾維亞進行國事訪問。 2015年中塞兩國簽署《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塞爾維亞堅定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愿意成為合作伙伴。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正式訪問塞爾維亞之際,國際在線駐塞爾維亞記者對塞爾維亞總統進行了專訪。” 尼科利奇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訪問塞爾維亞,會開啟兩國合作的新篇章,中塞兩國的合作也必將進入繁榮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17日起先后對塞爾維亞、波蘭和烏茲別克斯坦進行訪問,并出席在塔什干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據美聯社報道,在塞爾維亞,中國已在貝爾格萊德修建了一座橫跨多瑙河的大橋,正在改建一座發電站,并計劃對連接布達佩斯和貝爾格萊德的鐵路線進行現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