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塞爾維亞迎來中國貴賓,對這個位于歐洲東南部、有著“巴爾干之鑰”稱號的小國,人們的關注也在不斷升溫。老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男子網球名將“小德”德約科維奇、“神奇教練”米盧……關于塞爾維亞,你還了解多少?
美麗而憂傷:一代人的歷史記憶
相對于塞爾維亞,不少中國人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已成為歷史名詞的“南斯拉夫”時代。在那段遙遠卻難忘的記憶中,有傳奇的“鐵漢”領袖鐵托,“保衛薩拉熱窩”的游擊英雄“瓦爾特”,激情澎湃的南斯拉夫足球,還有滄桑又美麗的古城貝爾格萊德……
(鐵托雕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面對外敵入侵,鐵托憑借著超強的能力與個人魅力,將塞爾維亞、克羅地亞等六個共和國聯合而成南斯拉夫,英勇地抗擊侵略者。1977年,85歲的鐵托還曾作為南斯拉夫終身總統訪問中國。
如果說鐵托是前南斯拉夫現實的英雄,那么“瓦爾特”就是銀幕上的超人。上世紀70年代,經典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被引入國內,迅速掀起一波熱潮,受歡迎程度絲毫不亞于如今對好萊塢大片的喜愛。
主人公瓦爾特勇敢、機智,率領游擊隊員抗擊德國納粹的英雄形象深入內心,在中國幾乎影響了一代人,以至于40多年后的今天,男主角扮演者巴塔·日沃伊諾維奇逝世(2016年5月22日),依然在國內引發如潮的懷念。
(貝爾格萊德)
作為曾經的南斯拉夫聯邦首都、現在的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而激烈、頻繁的戰爭也給這座美麗古城帶來累累傷痕。“二戰”期間遭受多次大轟炸,整個城市幾乎陷入癱瘓;“二戰”結束后,城里超過三分之一的房屋變成廢墟;1999年,這座現代化城市再遭北約空襲,在那場炮火中,曾有3位中國烈士英勇犧牲……
(中國前駐南聯盟大使館舊址)
在見證戰爭之后,中國前駐南聯盟大使館舊址將建起中國文化中心,作為西巴爾干地區首個中國文化中心,它將成為當地民眾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中塞文化交流的舞臺,承擔起傳遞愛與和平的新使命。當地學者說——塞爾維亞人民永遠記得中國當年的犧牲……
“小身材大實力”:體育明星“星光璀璨”
塞爾維亞雖然小,面積只比重慶市大一點兒,卻是個響當當的體育強國,不但國民的體育運動普及程度高,在足球、籃球、排球等領域,一直保持驕人戰績,更是不乏世界頂級的網球運動員和知名的足球明星等。
(1991年,貝爾格萊德紅星隊獲得歐冠冠軍)
兼具歐洲人身體和美洲人技術的前南斯拉夫足球,曾在20世紀后半葉鼎盛一時。在世界杯中打入四強、歐洲杯上兩奪亞軍,國內聯賽冠軍貝爾格萊德紅星隊更是奪得1990-91賽季的歐冠冠軍,誕生了薩維切維奇、尤戈維奇、潘采夫、普羅辛內斯基等一批天才球員。
“小德”諾瓦克·德約科維奇應該是國人最熟悉的網球明星了,1987年5月22日出生于塞爾維亞,2008年,20歲的小德澳網奪冠;2011年,一口氣拿下溫網和美網兩個冠軍、世界排名升至第一。今年6月6日法國網球公開賽上,小德擊敗穆雷首奪法網冠軍,成為史上第八位贏得四大滿貫冠軍的男單球員。
阿娜·伊萬諾維奇也是人氣極高的一位塞爾維亞網球女運動員,1987年11月6日出生,2007年法網亞軍、2008年澳網亞軍,2008法網冠軍,最高單打排名曾排至世界第一,可謂“集美貌與實力于一身”。
博拉·米盧蒂諾維奇生于1944年9月7日。曾效力于著名俱樂部貝爾格萊德紅星隊、前南斯拉夫國家隊,1977年退役后開始執教生涯。
對于中國人來說,他更響亮的名字則是——“神奇教練”米盧,2001年10月7日,米盧率領中國國家隊首次進軍世界杯正賽階段,圓了44年的世界杯之夢。再度創造“神奇紀錄”的同時,也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
美食 美酒 感受當地風情
走在塞爾維亞街頭,近2米的大個子不足為奇。諾維薩德大學2012年測量數據顯示,這所學校的成年男子平均身高1.82米,女子平均身高1.66米。身高本身與當地人遺傳基因有關,也因平日飲食中奶、肉制品占比較高,但更是塞爾維亞人長久以來熱愛運動、注重鍛煉的結果。
(當地美食——“面包蘸鹽”)
面包是塞爾維亞的絕對主食,當地傳統中,面包蘸鹽是對貴賓的一種高規格禮遇,也適用于外交場合。外國貴賓一下飛機,身著民族服裝的塞爾維亞人就會端著面包和鹽請貴賓品嘗。
(當地美食——“烤肉”)
烤肉腸和烤肉餅是塞餐的特色,一般是把豬肉和牛肉的混合肉餡做成腸或餡餅的形狀,再進行烤制。另外,幾乎所有塞餐都有三大特點——“太咸”、“量大”、“肉多”!
“朋友來了有好酒”
(當地人自制釀酒)
塞爾維亞人愛喝酒,也有好酒。塞爾維亞有1000多年的葡萄栽培史,有8個葡萄酒產區,50多個葡萄品種,每年秋季很多地區舉辦葡萄采摘節或葡萄酒節。
除紅酒外,塞爾維亞最有特色的是叫做Rakija的水果白蘭地酒,可由各種水果釀制而成。最出名的也最受歡迎的是由李子、杏和木梨釀制的Rakija。很多當地人喜歡自己釀制這種酒,度數一般在40度及以上。
面包、肉、酒做主食,不知道與“產出”那么多體育明星有沒有關系呢?2010年8月15日,塞爾維亞正式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美麗的景色,以及美味可口的食物……你,是否想去親自探個究竟?
常來常往:合作開啟新篇章
塞爾維亞位于“歐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優越,是通往歐洲的戰略支點國家,中塞兩國之間經貿往來也隨著時間不斷深入。
(塞爾維亞議會大廈)
2006年以來,中國連續五年,位居塞爾維亞第五大進口貿易伙伴;
2009年,塞爾維亞總統成功訪華,稱為中東歐國家第一個將兩國關系提升至“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國家;
2010年,中方城承建“跨多瑙河大橋”項目奠基,成為中塞友誼新標志。這是塞爾維亞在多瑙河上近70年來首座新建大橋,也是中國企業在歐洲承建的第一個大橋項目。
2013年,中塞兩國企業簽署科斯托拉茨電站項目合同;
(跨多瑙河大橋)
2016年6月17日,來自中國的貴賓到達塞爾維亞,兩個傳奇國度的友誼故事再度續寫。
(央視新聞客戶端 綜合 央視網、新華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