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媒:中國軍隊改革構建"強軍夢" 增加海軍空軍比重
核心提示:“中國軍隊進行了調整,向著一支能在全球執行任務的武裝力量發展,海軍和空軍的比重明顯增加,網絡作戰等新領域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道外媒稱,在中國軍隊的宣傳片中,你不僅可以看到軍事訓練的威武場景,還能看到中國的軍艦、戰機、導彈和其他武器。眼下,它們中有很多都是“中國制造”。
據德國新聞電臺網站11月13日報道,中國人民大學的專家金燦榮說:“中國軍事裝備的進一步發展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的中國軍隊可以與世界上的任何軍隊匹敵。中國的導彈數量可以與其他超級大國比肩,在軍隊規模上也是最大的。所以,如果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朋友說中國想展示肌肉,那么我的回答是:是的,就是這樣。我們在展示我們的肌肉。”
去年9月,大約1.2萬名中國軍人列隊走過天安門廣場。這場意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閱兵是一場大規模的現代化武器展,其主題也是展示肌肉和顯示軍事實力。中國的軍事專家稱,這次閱兵展示的武器裝備約有八成是首次公開亮相。
報道稱,中國領導人想讓這個國家成為負責任的和平大國,稱中國將和平發展,既不謀求霸權也不謀求擴張。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者張太銘一直在對中國軍隊進行研究。他說:“中國正日益發展成為一個更加專業和裝備完善的軍事大國。它還沒有排在最前列,但肯定已經處在全球軍事大國的第二梯隊。中國改善了它的軍事組織結構,還研發了很多新武器。但另一方面,中國軍隊幾乎沒有作戰經驗。因此中國在實際戰爭中表現如何仍是未知數。”
報道稱,中國的軍費開支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過去幾年,中國的國防預算幾乎每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今年的增速雖然只有8%左右,但專家認為實際軍費開支要明顯高于官方數字。中國領導層的主題十分明確:一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需要現代化和強有力的武裝。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前下令讓人民解放軍進行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結構改革。
在這次改革中,原來的七大軍區被調整為五大戰區,以建立適應聯合指揮的軍隊結構。中國還宣布裁軍30萬,使人民解放軍的規模降至200萬人。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建設一支現代化和強有力軍隊的夢想。過去,中國陸海空軍在很大程度上獨立行動。現在,它們將聯合行動。新的重點落在海軍和空軍身上。軍隊權力也被進一步集中。
在張太銘看來,事情十分清楚:軍隊改革將令中國軍隊為未來戰爭做好準備。“本世紀,中國將國家安全與領土利益進一步外移。不管是向著南海還是東海——或者更遠的地方。過去作為主導的陸軍不再至關重要,它主要是用來保護陸地邊境的。所以中國軍隊進行了調整,向著一支能在全球執行任務的武裝力量發展,海軍和空軍的比重明顯增加,網絡作戰等新領域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報道稱,中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并且變得越來越復雜。但張太銘警告稱,隨著中國的軍事化,亞洲未來發生軍事摩擦和沖突的危險也增大了。
“長遠來看,中國的軍事實力越強,對美國構成的挑戰就越大。現在人們已經看到美國在加強其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我們所經歷的是一場戰略競爭。中國領導人一再強調,中國是個全球大國。雖然美國目前仍是軍事超級大國,但中國對它構成了挑戰。”
報道稱,中國領導人的信號十分明確:作為除美國以外的超級大國,中國希望得到認真對待。這意味著擁有盡可能強大的軍事實力。人民解放軍向著現代化和強有力軍隊發展也是對國際社會的示意。北京的戰略家認為,目前是推動中國崛起和擴大全球存在的有利時機。歐洲人正忙于自身的問題,還要應對與俄羅斯的沖突。其他國家的衰弱可能會加速中國崛起為全球軍事大國的進程。
資料圖:海軍在海南島至西沙附近海空域組織實兵實彈對抗演練,這是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發射反艦導彈(7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查春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