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2020年前,在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優化規模結構、完善政策制度、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等方面改革上取得重要成果,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
張軍社:此次改革,是為了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具體說來,按照新形勢下政治建軍的要求,推進領導掌握部隊和高效指揮部隊有機統一,推動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包括,調整改善軍種比例,優化軍種力量結構,突出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優化領導管理體制改革。搶占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加強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等等。
趙小卓: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現代戰爭爆發突然且強度大,戰機稍縱即逝,決策指揮必須迅速果斷,這要求部隊的建設管理與作戰指揮適度分離,養兵與用兵適度分離。
這次改革聚焦領導指揮體制,著力構建作戰指揮和領導管理兩大體系,推進領導掌握部隊和高效指揮部隊的有機統一,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格局,使軍隊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更好地集中于黨中央、中央軍委,既進一步固化和完善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又很好把握和體現了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內在規律,適應了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現代戰爭的要求。
李明海:領導管理體制和作戰指揮體制是軍隊管理和作戰的“大腦和中樞神經”。這次改革,就是對我軍領導管理體制進行優化,調整軍委總部體制、實行軍委多部門制、組建陸軍領導機構、健全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
加速發展新型作戰力量體系。當今世界,隨著戰略新興技術的持續突破,新型作戰力量成為軍事能力跨越式發展的“增長極”。構建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必須著眼信息時代軍事發展趨勢和建立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要求,加快推進我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
任天佑:我國國防和軍隊改革,既要吸收世界大國軍事改革的經驗教訓,又要立足國情軍情,著眼確保黨的絕對領導和高度集中統一,統攬新形勢下軍事斗爭準備的總需求,牽引軍隊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
從深層次看,圍繞未來打什么樣的仗、怎樣打仗,建設什么樣的軍隊、怎樣建設軍隊,究竟需要構建什么樣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是一個不斷深化認知并把它轉化為目標追求的過程。新軍事革命的根本指向,就是適應高新技術發展對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新要求,推動軍事體系從傳統機械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轉型。這種體系重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制改革,構建聯合作戰指揮,優化領導管理體制,提高作戰指揮和管理效益。二是通過調整優化改造,重塑軍事體系內部結構及各要素功能,在作戰平臺網絡化基礎上,實現作戰要素模塊化、指揮體系扁平化、信息傳遞實時化,根據不同任務需要進行功能模塊組合。
完善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保障機制
“組建新的軍委紀委,調整組建軍委審計署,組建新的軍委政法委。”“深化軍隊院校改革,健全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推進軍官、士兵、文職人員等制度改革,深化軍人醫療、保險、住房保障、工資福利等制度改革,完善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和后勤政策制度。”“著力解決制約軍民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
任天佑: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一場革命,也是一場新的偉大斗爭。要形成激聚改革動力的有效機制,打造推進改革創新的軍事文化,軍事領域的創新能力,既是軍事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推進改革的深厚動力。充分發揮法治對改革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通過立法方式推進改革,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識,規范改革秩序,管控改革風險。
我軍改革需要著眼解決現實問題,盡快形成完備剛性的法規制度體系。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官兵的合法權益,并通過法規政策規范下來,使改革改出效益、改出希望、改出士氣。從而讓每個官兵都成為改革的堅定支持者和推動者,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和持續推進。
張軍社:派駐機構即垂直領導機構,能夠更好地維護紀檢和審計部門的權威,讓他們得以獨立、公正地行使監督職能。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是這輪改革的一個重要著力點,也是加強軍隊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斗爭方面的一項重要舉措。
李明海:必須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堅定執著地加快深化軍隊改革。要把握好各項改革任務的關聯性和耦合性,避免各行其是、互相掣肘。既要抓緊改、大膽改、堅決改,又要以穩妥審慎的科學態度和務實精神推進改革,處理好各方面的重要關系,確保各項改革穩健發展、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