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G20峰會已經落下帷幕,構建“創新、開放、聯動、包容”型世界經濟的“中國方案”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的新機制開始運行,極大地提振了國際社會對世界經濟復蘇的信心。
鞏固二十國集團(G20)作為國際經濟合作首要平臺的地位,推動G20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是中國主辦G20杭州峰會的主要目標之一。9月5日,G20杭州峰會就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的一攬子政策和措施達成“杭州共識”。
當前,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然而全球經濟治理仍存在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不足、發言權過低的缺陷。消除貧困和饑餓,推動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國際社會的道義責任,也能釋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
為了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剛剛閉幕的G20杭州峰會進行了創造性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為此,G20杭州峰會第一次就落實議程制定了《二十國集團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其中包含了一些高級別原則。
這次峰會把改革創新作為會議的重點議題,提出了推進改革創新的一系列重大舉措,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源泉。中國以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度主導制定并推進峰會議題和議程,贏得與會各國和世界贊譽,展現了大國責任擔當和卓越的領導力。
9月3日,中外媒體記者在杭州跨貿小鎮進行采訪,小鎮融互聯網產業、跨境電商及旅游購物于一體,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題館。B20中小企業發展工作組聯合主席、敦煌網創始人、CEO王樹彤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發展數字經濟的意義非常重大。
“我們要繼續加強宏觀政策溝通和協調,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伙伴精神,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為了切實解決全球發展不平衡問題,今年G20杭州峰會第一次把發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
江南韻味的“中國印記”,照鑒的是一條充滿活力的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之路,是一條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創新發展之路。在峰會期間,連同絲綢一同閃耀的還有杭州雅扇的代表——老字號“王星記”。無論是絲綢產業的創新發展,還是雅扇的“走出去”,都能在杭州峰會中國設置的議題中找到對照。
陳向陽與羅建波兩位資深學者的分析,分別從世界“挑戰”和中國“擔當”兩個視角,帶領我們認識全球治理新時代。世界經濟復蘇好事多磨,西方大國自私自利致使全球化面臨裂變乃至停滯,規則之爭尤為激烈。
G20杭州峰會成功圓滿落幕。再比如,中國推動今年G20峰會第一次把發展置于二十國集團議程突出位置,第一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系統性行動計劃,等等。中國的創新作為,詮釋和踐行了中國一直倡議和主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中國圍繞有質量、可持續發展提出的系統性思路,不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保證,也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中國智慧。此次G20杭州峰會把發展置于二十國集團議程的突出位置,首次就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了行動計劃。
杭州峰會提出設立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制定《二十國集團2017—2018年反腐敗行動計劃》等,原則、機制、行動三位一體的國際反腐敗格局正在積極推進。●決心五:“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 李維安注意到,在籌備G20杭州峰會過程中,我國與130多個發展中國家廣泛對話,聽取建議,在G20歷史上,邀請了數量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參加峰會各項討論,努力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聲音。“也正因為如此,‘共建共享’的G20杭州峰會才能引發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關注。
近日在中國杭州舉辦的二十國集團峰會引發世界各大經濟體思考,如何尋求新的路徑,以應對各國人民對全球化和自由經濟失去信任的問題。在周日的峰會發言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請與會者注意,貿易保護主義正在威脅全球經濟發展,高水平債務帶來的風險仍在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