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坡頂,放眼望去,除了葡萄,還是葡萄……這是記者進入“南方的吐魯番”——全州枧塘萬畝巨峰葡萄種植核心示范基地的第一印象。
“你這里種了這么多的葡萄,掙錢了嗎?”記者問。
“怎么不掙錢,你看我們村的小洋樓,都是靠種葡萄蓋起來的!”全州縣枧塘鎮方塘村村主任王龍玉語氣中透露著自信。
“我們的巨峰葡萄畝產3000斤,每斤賣4元,除去每畝200元的成本,一年一畝葡萄收入就能掙萬元以上,我今年收入就超過了8萬”王龍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其實中一畝賺一萬并不算多,離建塘鎮20公里外的提子村——才灣鎮毛竹山村人均收入都3萬了。同行的全州縣宣傳部人員告訴記者。
雖然毛竹山的種植面積只有400多畝,但是該村在發展提子產業的同時,還注重旅游建設,從2006年起,村里規劃建設了有農村特色小洋樓24座;建好了3.5公里進村道路和0.75公里環村道;建成了文化活動室、戲臺、籃球場、羽毛球場、氣排球場、停車場、休閑坪、水車、釣魚塘等一批活動設施;通過對村內開展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全村形成了千年古酸棗樹、毛竹通道、桉樹通道、桂花樹通道和釣魚、采果等景點。2015年旅游接待人數就超過2000人次,村民收入當然更高了。
“從去年開始,枧塘鎮也開始規劃建設休閑旅游的配套設施了,休閑的步道、騎行的車道都在建設當中,明年來你們可以體驗騎著車徜徉在葡萄海洋的感覺了”枧塘鎮鎮長馬海船說。
除了發展綠色生態休閑旅游,全州旅游另一個方向是紅色旅游。
地處湘桂走廊的桂林市全州縣,曾是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的主戰場,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湘江戰役中最大、最悲壯的阻擊戰發生在全州覺山鋪,鳳凰嘴渡口是紅軍突破湘江戰役的4大渡口之一。
“我們將要打造全州長征文化紅色旅游項目,同時與天湖的生態旅游、全州美食文化、炎井溫泉的養生文化、精品農家樂開發等形成紅+綠旅游產業,實現以紅帶綠、以綠促紅的發展局面。”從 全州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王本瑛介紹了該縣旅游發展思路。
全州紅色資源重點項目“一館四園”(湘江戰役紀念館、覺山鋪阻擊戰紀念園、鳳凰嘴渡口紀念園、文塘突圍戰紀念園和大西江炎井紅七軍紀念園),目前正在被大力推進。其中,覺山鋪湘江戰役紅色旅游項目已納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