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歷史是會落上塵埃的。
后來很多年,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要讓我們一遍又一遍聽那些不算故事的故事。
這或許是一個年輕人對于歷史最初識的懷疑和否定吧。就像我的一位初中同學吐槽的:人是要向前看的,去他的唐宋元明清!
所以,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我的同學中沒有人選擇歷史系,哪怕是被調劑。讀歷史,你讓我將來去干嘛呢?
是的,不管給年輕人講多少大道理,歷史就是這么尷尬。
突然有一天,我曾經念過的那所省重點高中,讓一位歷史老師當了校長。許多同學都愣了:你讓數理化的臉往哪放呢?但大家又不得不承認:那是個深得老師同學喜歡的人。
尷尬的還有我。當我因為工作需要寫一篇關于長征的文章,和昔日的一些學霸同學討論起這個話題,許多人瞪大了眼睛:哈哈,你現在就干這個?。磕悴皇钱敱膯??
好吧,我無法解釋——畢竟,如果他們認為部隊就是高科技和信息化,那也挺好。
可我現在確實在干“這個”——無數個夜晚,辦公樓燈火通明,許許多多和我一樣的80后、90后埋首故紙堆中,用他們所能用的新潮而現代的方式,還原著80年前的長征歷史。
他們,許多剛剛走出校門,從未接觸過真正的歷史研究。在接手這項工作之前,許多人不知道大渡河、金沙江、瀘定橋有何關聯和區別,許多人不知道紅軍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不是這個問題多么復雜,而是長久以來,許多人和我一樣,不知道那段遙遠的歷史和我們有什么必然的聯系,也不理解為什么要去弄懂它。
直到那一天,一個90后女孩熬了幾天后,剪出了她的第一個長征短片。她怯生生地找來幾個同事,小心翼翼地問道:“你們看,還行嗎?”
看完短片的同事紅了眼眶,許久沒有人說一句話。大約隔了一分鐘,一個平時挺愛開玩笑的家伙,突然嚴肅地說:“我現在覺得,我們做的事,挺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