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來源于新民網
揚帆挺進強國夢 我們的目的一定能夠達到
“改革春風吹進門,中國人民抖精神。”1978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完成了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中的撥亂反正,開創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黨指引中國農民進行的偉大創造;中美建交是黨開拓的外交工作新局面;“南方談話”是黨帶領人民走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港澳回歸是黨努力實現統一的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深化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綜合國力蒸蒸日上……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是新時期黨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執政理念。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更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之時,是無數的共產黨員,譜寫了英雄的壯歌;是無數的青春力量,編織了壯闊的中國夢想。回顧改革之路,“青春樣本”歷歷在目。
“黨的好干部、人民的貼心人”,牛玉儒背負著草原人的幸福之路,兢兢業業地遵循著“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古訓,他讓活著的人肅然起敬,讓天空成為雄鷹的故鄉。
大愛忘我、銳意進取的“新時代雷鋒”,郭明義近20年累計為身邊工友、特困學生和災區群眾捐款12萬多元,資助了180多名特困兒童,累計獻血6萬毫升……他照亮他人,燃燒自己。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來源于河北新聞網
“我是來干事的,不是來享福的”、“我是來幫農民脫貧致富的,不是來追名逐利的”,鞠躬盡瘁愛灑太行的大學教授李保國以最質樸的語言表達心聲,助力太行山百姓圓夢奔小康。
“黨員身份亮起來、黨章黨史學起來、黨紀黨規嚴起來、黨員責任擔起來”,軍人丁曉兵以獨臂書寫忠誠與擔當,戰時敢舍身,平時能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是新時期軍人錚錚鐵骨的完美詮釋。
危急時刻舍己救人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懷著對黨的感恩之心,為讓有限的生命發光發熱,在病床前火線入黨……
95載沐風櫛雨,勇往直前;95載篳路藍縷,玉汝于成。“兩個一百年”的目標,是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美好愿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和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福祉,矢志不渝。
新的時代賦予青年新的使命,我們更應意識到肩上的責任。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凝聚每一個人的力量和每一份夢想,傳承革命精神、唱響時代主旋律,為實現共產主義事業不懈奮斗,砥礪前行。(中國青年網共青團影響力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