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中國日報網主辦的首屆中俄網絡媒體論壇暨中俄新媒體青年領袖峰會在廣州天河區舉行。
中俄新媒體青年領袖峰會由華東師大俄羅斯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主持。光明網副總編輯高賽率先發言,以下是他的發言內容:
謝謝主持人,剛剛上來之前我查了一下光明網的流量,今天全球排名第33名,國內是第12名,從2016年到現在,基本上我們是在30到40名之間徘徊,前面是包括全部門戶、搜索還有一些社交平臺,我想這個數字對一家媒體來說目前看還是比較體面。我給大家匯報一下分眾時代媒體表達方式的思考。
不論是中方還是俄方的讀者,已經明顯進入分眾傳播的時代,一個分眾的內容,轉發、點贊數經常超過10萬,可能是電影的評論或是文化新聞,這就引發出圈子的概念。我的圈子里一呼百應、聲名顯赫的人,可能在你的圈子里是一文不鳴的,我有這樣的體驗。媒體人的視角來看是比較典型的分眾傳播時代,如今用戶有選擇權,我們談用戶的表達方式,很簡單,大家張口可以說出VR、全景、無人機和視頻直播,這些設備和技能從今年年初的時候可能還是各家媒體拿出來可以炫技的,現在已經成為了標配。年初記者拿著自拍桿去報道還是一個新聞,現在記者已經把云臺作為了標準配置。我和新華網的夏主任聊天的時候說,今天的記者不好干了,當年做記者會寫、會拍都可以吃這碗飯,今天記者出去要會寫還要會拍,還要懂得剪輯、修圖甚至配音都要自己做,這個行業的門檻越來越高了,目前新型的報道手段還是可以吸引讀者的關注。
上個月我們和俄羅斯的塔斯社共同舉辦了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十部俄羅斯文學作品評選活動,這場活動中,我們用了很多的創新表達方式,包括我剛才說的幾乎全部,發布會當天我一直觀察后臺數據的變化,當天累計超過75萬人通過手機、pad等移動終端設備觀看和回看我們的節目,通過移動設備遠遠高于PC端。互動留言超過1.4萬,最終有233萬網友通過專題頁面參與了在線投票的環節,得票最高一本書是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247956條,這類題材如果通過文字、圖片、視頻、訪談節目,是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參與互動,這種創新表達方式在今天的媒體領域還是取得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些案例也告訴我們,對于媒體人來說,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我們做傳播工作,你所謂的經驗豐富換一個角度其實并不值得推崇,因為你的每個經驗很可能都隨時會變成一個包袱,一旦積累起來所謂的經驗,很可能說明自己已經是不合時宜了。
80后、90后是互聯網的用戶,他們是讀著互聯網長大的,我們是讀著課本長大的,我們用結構化來理解發散式人的思維,結局可想而知。你堅持的報道方式和報道手段不一定是正確的,更不一定具有傳播價值和符合規律的,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一旦你積累起來經驗,很可能說明你已經過時了。今天大家談得更多的是類似,我從傳播的角度多說了一些。
最后我強調一點,我們曾經認為互聯網上的非主流已經成為時代主流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驚醒自己,作為媒體內容的管理者和生產者,我們一定不要讓自己反倒成為這個時代的“非主流”,我的發言就到這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