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發展理念”是習近平主席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指導戰略,其中“創新發展”是五大理念之首。創新居于首位,表明中國領導人在提升改革的重要性。改革要求變化,變化要靠不同的做事方法,而方法的改變則離不開創新。
我關注兩方面的創新,分別是管理和過程創新以及科技創新。
我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找到了這兩種創新方式,它們在C919客機上有所體現。生產這種大型飛機需要掌握尖端制作工藝和生產系統,生產過程復雜,創新在其中必不可少。
實現創新,培養天賦和創造鼓勵創新的環境非常重要。國有企業往往僵化,不利于產生顛覆性變革,個人主動性不易發揮。那么,中國商飛是否激勵出了可以媲美波音和空客公司的創新?
就創新和如何提高創新的問題,我和商飛董事長金壯龍進行了討論。
“我們在工作中重視創新,重視創業精神和創造性發展,”金壯龍說道。“我們在管理體系和治理方法方面進行了創新。我們的員工不到一萬人,卻要研發兩到三種大型商用飛機,關鍵就在于創新。我們提出了一個六維管理模型,即必須制定規劃、管理技術、把控質量、保證適航性、管理財務和人事,還要做到這六維的協調整合。”
金壯龍表示,絕不會犧牲質量。“我們的目標是提升中國飛機制造業的國產化率。不過,如果國內制造的某些零件不符合我們的標準,在國產化的同時我們會向全球招標來保證質量。我認為,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并不沖突,確切地說,二者相輔相成。如果不對世界開放,不采用一些世界最先進材料和技術,我們的未來將會毫無希望。盡管如此,總的來說我們還要堅守原則——具體而言,設計和系統改善要由中方負責。”
金壯龍談到了“成長的陣痛”。他說:“我們必須準備好經歷一段痛苦期,這期間我們堅定地一步一步慢慢走;不會一口吃個胖子急于求成。”
他舉了中國支線飛機ARJ21的例子。“我們花了十年時間做研究,保證安全性,提高競爭能力。”
中國很早以前就開始建造自己的民用飛機。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國力不足,卻設計建造了三架運-10四引擎飛機。其中一架在1980年首飛,但這個計劃最終夭折。
中國商飛上海所在地有一架原始的運-10飛機,飛機前面的大草坪上矗立著一個現代雕塑,題詞簡單有力:“永不放棄!”
這就是創新精神!
中國政府決心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但不限于科技創新,因為政府發現不僅工業發展,全新的國家發展模式都要求擁有創新的理念。例如,高科技工業園可以為新創公司提供孵化設施,為有效生產提供工業供應鏈。此外,區域協作也力求整合和提升地區創新能力。
不過,要注意創新型企業!這類企業比廉價制造業企業更加復雜,更難以預測。創新不能要求自上而下進行。光用錢買不到創新。決定市場成功的因素往往不是清晰可見,不受人控制的微妙影響可能為新產品判定生死。
從根本上來說,創新的成功率很低,接受失敗是創新型經濟的必然。如果所有的想法都行之有效,那就是說這些想法根本算不上什么想法。創新是個破壞者;它不會尊重傳統、資歷和權威。中國致力于創新,創新會改變中國。
關于作者: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知名的公共政經評論員,國際企業戰略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