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9月10日電(記者夏軍、何偉、唐榮桂)9月10日,中國與東盟成員國正式發布《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戰略(2016—2020)》,未來5年,雙方將加強環境保護優先領域的合作,以實現區域環境可持續發展。
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副主任張潔清介紹,這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第二期環境合作戰略。此前,雙方曾制定實施《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戰略(2009—2015)》,取得了豐碩成果,包括啟動中國—東盟綠色使者計劃、建立環保技術合作網絡等。
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處長彭賓說,與第一期環保合作戰略相比,此次戰略合作領域從6個拓展至9個。未來5年,雙方將主要在環保政策對話與交流、環境數據與信息管理、環境影響評價、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保護、促進環保產業和技術實現綠色發展、環境可持續城市建設、環境教育和公眾意識提高、機構和人員能力建設以及學者交流能力建設等9個領域展開合作。
記者了解到,雙方計劃通過組織實施一系列活動,推動合作目標的實現,其中包括建立中國—東盟環境信息共享平臺、實施《中國—東盟環境技術和產業合作框架》、建立中國東盟—環境標志聯盟、繼續實施中國—東盟綠色使者計劃等。
彭賓說,目前,中國與東盟正共同研究制定整個合作戰略的行動計劃,且今年有望試行通過,雙方環境主管部門將為戰略實施提供指導和支持。中國—東盟環境合作是一個開放平臺,歡迎國際機構和國際合作伙伴參與。
此外,由民政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東盟社會工作論壇10日在南寧舉辦。論壇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以“社會工作與扶貧濟困”為主題,從國際化、多元化、本土化的視角交流中國和東盟國家發展社會工作的模式與經驗,探討社會工作介入扶貧濟困的路徑與策略。
中國民政部副部長顧朝曦介紹,中國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在經濟結構、社會特征、文化傳統、居民需求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在社會工作領域更應加強溝通、交流與合作,為推動中國—東盟地區乃至全球社會工作和反貧困事業的發展進步貢獻智慧。
中國與東盟國家間還將深化質檢領域的合作。記者從10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東盟質檢部長會議上了解到,中國與東盟國家正在建立全方位的質量監督和檢驗檢疫跨國合作,服務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建設。
東盟農林部長會議主席、菲律賓農業部部副部長塞瑞諾說,東盟和中國在質檢領域開展了多年的合作,并取得了互惠互利的重要成果,滿足了安全、衛生、公共健康、動植物保護等方面的要求,推動了區域貿易發展。
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支樹平介紹,中國與東盟要進一步加強對話溝通和機制融通,推進跨境動植物檢驗檢疫監管體系等互認,開展農產品標準化進出口基地建設和互認工作,建設動植物疫病疫情聯防聯控大數據平臺,繼續推進質檢互聯互通合作,打造質量安全命運共同體,保障19億人的安全和健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