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內陸國家不到50個,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地區,多達10個內陸國家相互連接形成網絡。這些國家包括布基納法索(Burkina Faso)、馬里(Mali)、尼日爾(Niger)、乍得(Chad)、中非共和國(Central African Republic)、盧旺達(Rwanda)、布隆迪(Burundi)、烏干達(Uganda)、南蘇丹(South Sudan)和埃塞俄比亞(Ethiopia),他們在非洲大陸形成環狀網絡,與海隔絕。
如今,90%的全球貿易都通過海運完成,這對于內陸國家的繁榮發展而言是一大絆腳石。在全球市場范圍內進行貨物運輸時,這些國家面臨延誤時間長、成本上漲的問題,從而難以滿足其國民需求。這又轉而威脅到國內的和平與穩定。
當然,位居內陸的地理環境是不可能改變的。但是,通過建設世界一流的港口設施,這些內陸國家可以參與到全球貿易中,給其國民帶來更多的機遇。
這也正是吉布提決心要做的。盡管吉布提是一個小國,面積與美國新澤西州(New Jersey)一樣小,但我們明白我們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負有重大的責任。
吉布提位于紅海出海口,是通向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的大門,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吉布提也絕無僅有地成為了七國集團(G7)當中的法意徳日美五國的軍事基地所在地。不久,中國也將在此建立軍事基地。西班牙、韓國、英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海軍部隊也多次在此進行軍事演習。
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吉布提成為了全球貿易航線的中心,連接了亞歐非三洲。盡管港口運輸及其相關行業對吉布提GDP的貢獻已經超過了70%,未來五年,我們仍會出資150億美元用于改善港口設施和運輸路線,為我們的國民、為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為世界經濟帶來最大的利益。
這包括了兩條在建的鐵路。建成后,這兩條鐵路將會貫通吉布提市、塔朱拉市(Tadjourah)和埃塞俄比亞。埃塞俄比亞是非洲最大、發展最快的經濟體;在過去二十年,其經濟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如今,埃塞俄比亞絕大部分的海上貿易都在吉布提進行,每天海上貿易運輸達到了1500輛卡車的運輸量。兩個在建的機場以及現有的通往埃塞俄比亞的高速公路將共同助力于增強吉布提與其腹地的聯系。
而泛非鐵路(Trans-African Railway)項目則更顯雄心。該鐵路建成后,將貫通非洲大陸,延伸至非洲最西端的達喀爾市(Dakar)。這條鐵路縱貫東西,使得沿線國家得以與世界級港口相連,這將為貿易往來及人文交流搭建起橋梁。
優越的戰略地理位置及世界一流的設施使吉布提成為了舉世公認的貿易中心。于中國而言,吉布提是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而海上絲綢之路的建成將連接亞洲、歐洲以及中東地區,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由此,中國想要增強與非洲貿易往來的原因就顯而易見了。據預測,到2035年,非洲的GDP將會翻一番。而在未來30年,其人口數量預測將達到25億。
如今,吉布提已然準備就緒,助力釋放非洲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關于作者:Aboubaker Omar Hadi,吉布提港口與自貿區管理局主席。
(編譯:朱佩玲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