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聽到一些媒體專家評論說,一些作家可以通過互聯網發財致富。那時,我記得我喃喃自語道,“好吧,你說得倒是輕巧。”
那時,媒體工作者還在試圖了解網絡技術對人們產生了何種影響。慶幸的是,互聯網降低了人們獲取消息成本的同時,新聞采集也變得更加便捷。不幸的是,人們往往持有這樣一種觀念,即互聯網上的一切信息不應收取任何費用,然而,這一觀念會對媒體及從業人員造成傷害。
倘若一位作家在互聯網上每發布一篇文章就收取讀者一定費用,那么在過去,他這樣的生財之道會被看成是愚蠢的。
然而,事實并非我想象的那樣。去年,35歲的張威專門在網上發布小說,并掙取了1.01億元高額版稅,迄今為止,他是年收入最高的中國作家。奇幻作家蔣楠是傳統作家收入排行榜中的佼佼者,年收入3200萬元。
那么,張威(筆名“唐家三少”)是怎樣做到的呢?
很顯然,互聯網為張威這一類作家提供了巨大且低廉的平臺,這些作家可以從讀者那獲得即時反饋和評論,從而檢測并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
然而,除了嘗試新鮮事物,成功的網絡作家還展現出其它一些企業家品質,如執著的精神和對市場機遇的敏銳洞察力。張威每天創作8000字,他的小說屬于動作、冒險和奇幻類體裁,這些體裁在年輕網民中十分受歡迎。他的許多收入都來自于印刷出版物、游戲、漫畫、電視劇和電影,因為這些都是圍繞著他的網絡暢銷書的情節改編而成。
上百萬名作家在社交信息服務平臺上開通了自己的博客,從這些作家身上,人們同樣可以發現企業家精神。
新浪微博擁有1億名活躍用戶,據稱,2015年,20萬名微博作者收到了讀者不同金額的“打賞費用”。從去年1月到11月,博客作者從老用戶那獲得的訂閱費共計2930萬元,平均每位收入約13萬元。
現在,越來越多的博主開始在微信上開設訂閱賬戶,他們希望訂閱用戶能夠迅速增加到一個臨界數量,從而實現用戶貨幣化。
據社會媒體人士稱,博主們要想從賬戶上獲取商業利益,他們至少需要有10萬名訂閱用戶,而這些用戶需要廣告商或市場營銷人員加以發掘。
只有創作出新穎、引人入勝的內容才能吸引更多讀者的注意力,除此之外,沒有其它更有效的途徑。
我的一些博客朋友,包括幾個曾經當過記者的朋友在內,他們告訴我說,他們在下筆之前,一定會努力思考讀者想要什么,卻從未想過從讀者身上獲取什么。
網友的關注度是互聯網上的稀有商品。為吸引網友的注意力,博主們需要絞盡腦汁創作出有趣且巧妙的博文標題,因為這對他們的通篇帖子至關重要。
去年,微信上最火的帖子標題為:“看了這張工資條,我決定轉了!!!”百萬名微信用戶看完帖子上的視頻后笑得前俯后仰,他們“希望朋友們也會轉載這篇帖子,看看他們是否也拖了城市平均薪酬后腿。”
小企業通過受歡迎的公眾號取得成功,此類故事已遍及各大網站。讀者對自己偏愛的語言類別會產生忠誠感,一些記者正是發現這一商業價值之后辭去了工作。
然而,不是所有寫作者都是單純為了掙錢才從事這一行業。廣東省一名新聞工作者擁有2萬余微博粉絲,他承認,他曾用自己微博出售書籍、舉辦見面會、在線授課。但是,他的一些帖子是專門針對決策者而發布,然而粉絲中決策者的數量卻不到100名。
不管怎樣,人們的寫作目的不盡相同。令人欣慰的是,新興技術沒有剝奪像我這類人賴以生存的工作,而是激發了許多事物發展的潛能。
(編譯:杜馨樂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