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能手機應用DriveNow顯示出柏林市中心的可用汽車。圖片來源:路透社 |
據中國日報4月18日電(記者郝延),汽車行業專家預計,新興的拼車服務業將創造出很多新商機,并預測很快實現大飛躍,不過,中國消費者在短途出行時更青睞快車服務。
波士頓咨詢集團(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預測,2021年前,中國的大概60萬輛專車汽車的產值將會產生800億元,新興的交通出行服務包括長期和短期汽車租賃,以及私家車短途出行服務。
該機構稱,中國大城市的年輕人對私家車的購買意愿正逐步降低,他們會選擇包括拼車在內的多種途徑來滿足出行需求。
長期或短期汽車租賃服務讓沒有私家車的消費者也能開上車。他們不僅省去了高昂的買車費用,更省去了更為高昂的維護開銷,尤其是車牌費。
波士頓咨詢集團的合伙人馬克(Marco Gerrits)說道:“大量的收入……會是不經常開車的群,他們出門偶爾會用到車。”
尼爾森(大中華區)公司發現,通過叫車服務企業提供的拼車服務減少了乘客的車費,降低了私家車的出行頻率,也減少了服務消費者擁有私家車的意愿。
在二月份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表示,接受調查的4000名出租車乘客中,有19%的人會使用拼車服務。
參與這次調查的一些專家說道:“拼車不僅可以緩解交通擁堵,還有助于節能減排。”
易到用車創始人兼CEO周航預計,占據中國交通出行量30%的私家車,通過新興的拼車服務能實現資源共享。
他說道:“一輛車車的使用時間僅占整個使用壽命的5%。在行駛80%的時間里,車里僅有一個人……商業化的平臺和運營讓拼車成為可能。”
根據波士頓咨詢集團的推算,德國70%的中型汽車一年的行駛里程不超過1.65萬公里,這意味著擁有一輛汽車的成本超過了租車和拼車的花費。
短期租車也稱為分時租車。消費者自己開車,在分散的地點還車,而不是出租公司的營業點,汽車直接由下一位顧客開走,省去了客戶和運營者當面交接。
美國汽車出租公司Zipcar給每位會員一張卡片,用于解鎖城區和機場附近的出租車。顧客可以按月支付會員費,也可以按汽車使用時長和天數計費。
新和諧商業集團是在汽車運營領域領先的拼車方案供應商,其CEO楊洋說道:“拼車服務在中國仍沒有得到充分發展,4.4%的市場滲透率遠遠落后于東南亞國家,更不必說發達國家。”
他說道:“在2015年,全國拼車的汽車數量僅有5.5萬輛,其中80%屬于長期租車而非分時租車。目前一些汽車租賃公司的業務正從長期出租轉變為快車服務和分時出租。“
2015年底,神州租車共有汽車83,168輛,是國內運營規模最大的租車企業,相比而言,2014年該公司的汽車數為58,773輛。不過,不是所有的汽車都用于分時出租,汽車最短租期以天計算,消費者必須從指定地點取車和還車。
拼車業務
一些汽車制造商也在開拓中國的分時租車業務,其中包括奔馳、戴姆勒司和豐田。這幾家公司在包括大陸在內的世界范圍內開展拼車業務,各自運營著擁有數百輛車的車隊。
2015年,寶馬在中國推出了創新性的ChargeNow服務,為拓展寶馬在華交通出行業務邁出了第一步。奔馳在2014年就啟動了car2share項目,向合作企業提供Smart Fortwo車隊。
三月,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比亞迪與快車平臺滴滴合作,共同經營一項新能源汽車的分時租賃業務
從2014年2月開始,奇瑞與互聯網汽車服務平臺易到用車和車載智能系統博泰合作,合資組建易奇泰行,生產用于出租的純電動汽車型,并預計今年會投放市場。
楊洋預測道:“汽車制造商通過租車平臺發回的大數據,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調整,從零積累,逐步滿足出租需求。”
“以CD播放機為例,我們發現幾乎沒有消費者會使用車載CD機。假如不加裝CD機,制造商有可能節約數千元的成本,售價也會降低。”
波士頓咨詢集團的調查顯示,盡管汽車服務日益普及,在二線城市甚至更小的城鎮和區縣里,消費者依然不會不購置汽車。汽車在這些地區是居民社會地位的標志,因此,根據預測,汽車租賃對新車銷售的影響微乎其微,2021年銷售額只會降低1%。
根據尼爾森的統計,在不買車的受訪者中,67.8%的人“感覺沒有必要買車”。
尼爾森調查還顯示,32.4%的私家車車主稱不會再買輛車,而9.7%的人在考慮賣掉他們的車。
(編譯:張琪 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