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將再次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而專家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要為改善中美關系開處方,列禁忌。盡管他們都是好意,但給出的意見總是老生常談,令人昏昏欲睡。也許這是件好事,因為在敏感的外交或金融市場中,可預測性是件好事。然而也許有更好的建議。
“習奧會”在華盛頓第四屆核安全峰會期間舉行。盡管峰會的目標防范核恐怖主義非常重要,但媒體仍聚焦于習奧會。
那么雙方如何才能在不妥協核心利益的情況下表現出對彼此的尊重?如何在不讓步的情況下包容彼此?首先不妨從彼此的一些疑慮著手,認真地思考一下。
在中國,一些人稱美國尋求“遏制中國”,阻礙中國崛起。他們認為,美國與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和印度聯盟,或明或暗地包圍起中國,強迫中國開放市場,控制中國產業,剝削中國顧客;限制中國公司在美國運營或購并企業;派黑客攻擊中國電腦,派遣偵察機偵查中國海岸;煽動西藏、新疆地區的“極端主義、分裂主義和恐怖主義”;輸入西方價值觀,壓制中國價值觀,損害中國獨立和主權。
在美國,一些人認為中國是越來越近的政治軍事挑戰者,不按規矩出牌的經濟超級大國,它的意圖不明,威脅到其鄰國,不顧國際秩序一意孤行;是商業捕食者,利用政府力量促進商業利益,推動出口,竊取美國人的工作,并允許(甚至鼓勵)不法黑客行徑和工業間諜;中國政府為控制局面而限制人權,而它逐漸增加的軍事力量,尤其是現代化的遠洋海軍,更是泄露出其擴張野心。
如何處理這些廣泛而惡意的猜疑?通常情況下領導人會強調求同存異,開始似乎奏效,但之后效用卻日益衰減。
能夠解決一切的神奇處方并不存在。關系改善要逐步進行而不是突然扭轉,那么我們要怎樣來描繪中美之間存在的差異?也許可以用“不對稱”這個描述性術語。因為中美核心利益不同,零和游戲并非在所難免。我們聽過“不對稱戰爭”,那么“不對稱和平”怎么樣?
中美之間有哪些不對稱沖突,怎樣才能改善它們?
政治上明顯存在著不對稱。奧巴馬在職最后一年,要尋求美國利益最大化。而習近平主席任期尚久,意圖通過經濟轉型、改革和法治改變中國,尋求中國利益最大化。但最重要的還是中美在核心利益上的不對稱。
中國希望美國能理解尊重中國的三個核心利益:中國的政治體制,中國領導人認為它符合絕大多數中國人的最高利益;發展是中國第一要務,經濟情況錯綜復雜,深刻而謹慎的改革勢在必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還有中國在領土和領海的主權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映射了歷史事實也折射出民族自尊。
美國希望中國能理解尊重美國的三個核心利益:國際秩序的神圣性和國際法律的準則;外交事務和國際商業活動中的行為慣例規范;對人權的尊重。
我認為這些不對稱的核心利益不該產生沖突。我希望和諧,這也正是我為何提出“不對稱和諧”來幫助處理中美關系的原因。
關于作者: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公共知識分子、政治/經濟評論家及國際企業策略師。
(編譯:張彤 編輯: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