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21日電 (記者 王凱昊)每每中國游客在海外光顧中餐館,他們通常都會驚奇的發現這些“來自祖國”的食物嘗起來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兒。
長久以來,海外的中國飯店一直缺乏正宗的味道,也缺錢缺時間把他們的廚師送到中國培訓一番。但是,一個新的在線平臺提供了一個讓情況好轉的機會。
《東方美食》是中國一份重要的美食烹飪雜志。上周,它發布了“東方美食”App,旨在提升中國美食的影響力。或者,就像該雜志社長劉光偉所說:“在全球范圍內分享烹飪藝術家的經驗”。
劉光偉說:“我們的雜志現在也在其它國家內發行。但是,跟中國飯店的廚師聯系的渠道不夠充足。”
據劉光偉稱,在中國之外的150多個國家有超過30萬家中國飯店。19世紀50年代,第一個粵菜飯店出現在美國。
“然而,許多這些飯店的開辦者最初開始做生意是為了維持生計。他們通常來自其它行業,并不是經過良好培訓的廚師。”
這些廚師不像在中國遵循師徒傳承教育,劉光偉對此焦慮萬分。因為這限制了傳統技藝的傳承,而外國的中餐烹飪學校寥寥無幾。
這一新的中文App將微信和幾個網站結合在了一起。其開發者侯文勇(音)宣稱,它有著世界上最大的中國菜烹飪菜譜資料庫和中國飯店管理模式。廚師們可以在一個交互論壇上通過共同討論從而精進廚藝。
由于許多國家在允許中國廚師入境方面設置了更多的簽證壁壘,倫敦一家四川菜館的老板付冰(音)說,這樣的一個App算是提供一個解決辦法。
他說:“倫敦人喜歡純正的四川菜,但是要提高廚藝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中國廚師要想來英國,首先得通過英語測試,這是一個大問題。”
據“全美中餐業聯盟”的創辦人趙銳說,在美國有4.7萬家中餐館,但是在提升烹飪技術上存在瓶頸。
“這些中餐館大概落后中國的同行二十年。它們大多數都是小規模、低質量的。我希望這類方便的應用程序可以改善情況。”
劉光偉對未來充滿信心。
“App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并且在信息傳播方面更快,更便于提升中國美食。這會是中國文化走出國門的開拓者。”
葉陳宇(音)在荷蘭開了四十多年的中餐館,他說:“在海外開中餐館,不可避免的會遇到不同美食文化的交流和沖突。”然而,創新要基于中國風味,傳統的精華要保留。
他還說:“整個行業現在的潮流是標準化和現代化,中國菜也不例外。我們應該更好的利用新的科技來擴大我們的影響。”
(編譯:余漻暢 編輯:齊磊)